“忠恕”思想要求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善于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归咎于别人。儒家很重视自省,并且把道德修养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不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自己也曾犯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发现,是自己的幸运,这是孔子的自我反省。
人若想少犯错,就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改正。家长往往很纳闷为什么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屡教不改?问题就在于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局限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却忽略了让孩子反思为什么会犯这个错,以及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更有甚者,一旦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抱怨就是打骂,甚至采取不闻不问的冷暴力对待孩子,使得孩子越来越逆反。孩子如果不懂得反思,是不可能从根源上认识到错误的。而等孩子犯了错再来让孩子反省,显然也是下策。只有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就懂得反躬自省,并渐渐形成一种习惯,孩子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犯错,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也才会虚心接受,生活中也才会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犯错,必须加强对孩子的自省教育,让自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孩子学会自省呢?家长应该注重如下方面:其一,给孩子灌输反省意识。有意识地让孩子思考一下每天哪些方面是做得好的,哪些方面是做得不到位的。时间长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显示出来了。其二,善于利用孩子犯错的契机。但要注意的是,任何教育,缺乏有效的沟通,其目的都是不可能达到的。而当孩子犯错时,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效沟通就更加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往往是火冒三丈,孩子担心害怕,在这两种情绪的碰撞之中,是很难达到有效沟通的。所以,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受情绪影响而变成对孩子的抱怨和责骂,在抱怨和责骂中孩子是不可能有效接收信息的。孩子在自己的错误面前,往往顾虑最多的就是父母会如何处理我,会如何看待我?所以,家长要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渗透一个信息:虽然父母对孩子犯错很遗憾,但父母并没有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只要改正了错误,以后不再犯,还是父母的好孩子。同时,父母一定要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引发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产生原因的反思,进而引导孩子寻找改正错误的途径。
另外,一般来讲,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和犯错误,总能找出家长方面的原因。出现这些情况,可以说不是家长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对头,就是孩子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父母的不良影响。如果家长自己也能够参与进来一起反思,就可以营造出家庭反思的氛围,这样,孩子就会更乐于接受教育,对孩子的自省教育就会相对容易很多。
所以,出现问题后,在孩子反思的同时,家长也应当进行一番“自我反思”:问题出现在哪里,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必要时进行自我批评,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出今后的改进办法和努力的方向。当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在检查自己责任的同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反思还可以淡化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紧张气氛,减弱两代人的心理抗衡,有助于实现家庭教育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