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满足,不能迁就和顺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事事顺着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因此,父母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应施以理智的爱,学会对孩子说“不”。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由妈妈一个人带。由于没有爸爸的爱,在妈妈眼里孩子很可怜,为了补偿这个缺陷,妈妈总是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也感觉到了这点,甚至有时候还会利用妈妈的弱点要这要那。一旦要求被拒绝,孩子就会大发雷霆、哭闹不止。而妈妈一看到孩子生气就心疼,总觉得欠了他点什么,也就总是顺他的心思去做。
有一次,妈妈做完饭对孩子说:“宝贝,吃饭了。”孩子问:“今天吃什么?妈妈。”当听说是牛排和蔬菜沙拉时,孩子有点不愿意了,他嘟囔着说:“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妈妈问他饭已经做好了,为什么要出去吃比萨呢?孩子的回答是:“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我现在就要去,走啊,快点。”面对孩子的要求,妈妈觉得很无奈,只好跟他商量说:“妈妈太累了宝贝,我们明天再去吧。”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不行!现在就去!”说着孩子跺起脚来。“妈妈今天实在是太累了,咱们以后有机会再去吃比萨吧?”妈妈继续解释着。可孩子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我现在就要去,现在!”之后任凭妈妈怎么请求,孩子都丝毫听不进去了,又哭又叫又闹,甚至还对妈妈进行拳打脚踢。最后妈妈屈服了,把牛排和沙拉放进冰箱,带着孩子去吃比萨。
家里有小孩子的人,对这样的场景恐怕再熟悉不过。就是家长一次次这样的妥协使孩子认为只要哭闹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严重影响了他思索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会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可怕的隐患,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怎么可能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呢?更别说爱别人,为他人着想了。
那么,怎样预防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后的极端行为呢?首先家长要言出必践,树立威信。
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爱和责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爱和责任。
对孩子承诺的一定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就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
父母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千万不能太过粗暴。循循善诱,充分地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最好是在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后,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一味地数落、责怪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另外,还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一旦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被拒绝,往往会以哭闹要挟,这时建议父母们冷处理。父母会说,看他那样哭闹实在是不忍心,算了,还是顺着他吧。实际上这样一个“不忍心”无意中会使孩子认定固执、哭闹还是管用的。这样通常滋长了孩子的气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学会了下次还要如法炮制,养成难以纠正的任性、不讲理的坏习惯。所以,一经拒绝,就要坚持到底,不管孩子怎么哭闹。孩子因无理要求被拒绝而发泄几次,对他的健康并不会有多大影响。
如果孩子哭闹的厉害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解决,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将他的注意力引到别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原来的行为或愿望。但从长远来讲,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确立规则。
最后,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并且让孩子感到我们对孩子的爱,使孩子懂得这样做不是针对他。比如,不买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为了保证有经济能力维持孩子以及全家的正常开支。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如果孩子情绪一直很低落或激动就暂时让他冷静一下,等到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再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