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求孩子诚实,首先父母在平时与孩子接触中注意不要对孩子说谎,当孩子已经意识你可能说谎时,我们敢于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我们父母之间或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也要尽可能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谎。我们的体会是,你自己都做得不好还怎么来教育孩子呢。
孩子的诚信意识,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逐步看会学会的。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第一任教师当然就是父母。孩子不诚信的行为起初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以,要使孩子诚信,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诚信,说话算数。
为人父母的常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就是“哄”孩子即带孩子。也会常常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编个瞎话骗孩子,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说,很多孩子是在家长的哄骗声中长大的。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对我们百分之百诚实吗?你在他儿童时期哄他、骗他,他在长大后第一个回报的就是你。骗你没商量,说谎话面不改色心不跳。常常听见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了,结果却被发现在网吧打游戏。问父母要了钱说是好朋友需要,却是为了一个奢侈的“赶时髦”。
培养孩子的诚信,首先要从父母开始。千万不能采取哄骗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绝对不是没有记忆的,你的每一个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说过一句话:“轻诺必寡信”。所以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必须兑现。这种“身教”是一种“潜教育”,他的作用是比任何说教都大得多的。
一个男孩这样描述他“被骗”的遭遇:“我妈妈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可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了,说再让我做10道练习题再出去玩。还有,又一次我爸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可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时间。你说他们这样对吗?”
孩子的问题天真、直率,答案不言自明,正是家长们一次次的“说话不算数”,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而更加可怕的是孩子会从这些家长言行中得到一些经验:大人也是会失信的,自己不恪守承诺也是被允许的,为了达到目的,用许诺来骗一下对方也无妨。于是,孩子也学会了,他也会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重演父母曾经对待他的行为。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误导了孩子。在国学启蒙经典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
《曾子之妻》的故事人尽皆知。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逛逛,可是孩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她就顺口对孩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好不好?”孩子听了信以为真,就不哭了。
曾妻逛街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于是赶紧上前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可曾子却说:“做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曾子的话非常富有哲理。父母的不诚信会直接导致孩子进行模仿,反之父母的诚信行为有利于孩子品质的培养。当孩子一旦形成诚的品质后,他们就不会在妈妈、老师、同学面前说话不算数或弄虚作假。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而信誉就是做人的成本之一。希望我们年轻的父母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未成年的孩子多积累一些做人的成本,他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