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这恐怕是最令家长和教师厌恶和恼火的问题之一了。然而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说谎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常常会因为各种主观原因而说谎。从另一方面讲,正因为孩子会撒谎我们才更有必要进行诚信教育。
对待撒谎的孩子,人们一般的态度是怒不可遏,不可饶恕。然而很多时候孩子撒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欺骗谁,家长如果一味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会加重孩子的隐瞒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我们要做的是找出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然后帮助孩子改正。
孩子的诚实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的说谎行为越小越容易矫正。孩子不诚实的一个原因是要求得不到满足。作为家长,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他们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担心什么,需要什么呢?当了解到他心理状况和做事的特点后,我们要尽可能主动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如果孩子的合理要求能很好地得到满足,他就不会通过欺骗家长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确实不能满足的要求,我们主要对他耐心说服,说明原因,而不能简单地说不行。
很多孩子撒谎都是觉得做了错事,害怕父母责备。当发现孩子撒谎后,重要的是先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并且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导致孩子撒谎的。如果是因为孩子的原因,那就要进行细心的观察,逐渐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起诚实的习惯。
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向母亲要钱去买上美术课用的油画棒,妈妈给了孩子一张50元面值的人民币。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玩具店,他忍不住走了进去,禁不住诱惑花10块钱买了一个玩具。走出玩具店,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不对,妈妈一定会生气发脾气。于是回家后他就对妈妈说自己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丢了10元钱。怎么可能只丢10元钱呢?要丢的话还不是全丢了啊?妈妈猜想孩子肯定是撒谎了。于是她揽住孩子的肩膀说,不会是丢了吧,你一向很细心的,你想想是不是买了其他东西自己却忘记了。
孩子明白妈妈肯定是猜到了,所以就惭愧地承认了。妈妈肯定了他的态度,同时也指出了他不该乱花钱。但是这一次她没有惩罚孩子,事后,这位家长也进行了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往往超出孩子心理水平,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实在没办法只好采取撒谎的方式来回避可能遭到的惩罚。
这位妈妈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在得知孩子撒谎的时候没有无情地戳穿,而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即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使孩子明白了不该撒谎的道理。同时还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找出了孩子撒谎的原因。
所以,当家长怀疑孩子说谎行为时,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指责孩子在说谎,更不要“逼”孩子承认自己在说谎,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或给他们造成“负强化”,使他们更加不敢说出实情。纵然是发现孩子确实在说谎,也不能“凶神恶煞”,相反,还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消除心理障碍。当孩子向家长如实汇报,承认错误后,家长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同样对于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在态度上应该明显地和对待他说谎时的态度不同。错误是自然要批评的,这种批评可以让孩子明是非,是对他的人生负责。但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承认了错误,所以不但不能加重责罚,还要对这种说实话、敢认错的行为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可以巩固孩子说实话的美德,同时,也是对孩子勇于改正错误的一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