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众叛亲离”下的英国现代工业奠基者(2)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因为“永动机”,与妻子分道扬镳

戴假发的风尚一过,假发制造生意便一落千丈,阿克莱特只好投身当时热门的机械行业:一位机械发明家由此诞生了。当时很多人都在研究精细纺纱机,阿克莱特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跟很多自学成才的人一样,阿克莱特潜心研究“永动机”。“永动机”虽然最终没有造出来,然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他日后发明精细纺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他荒废了生意,以致生意一再亏本,花光了所有积蓄,最后陷入极度贫困的境地。妻子对丈夫的研究工作感到十分反感,对丈夫浪费在这上面的的时间和金钱更是不满,还埋怨丈夫只顾着研究,让家庭陷入困境。一次,两人发生了争吵,当争吵陷入僵局,盛怒的妻子砸坏了丈夫的模型,她以为这样就能彻底打消丈夫的研究计划。但是,阿克莱特的性格倔强而执著,加上年轻气盛,妻子的破坏行为更坚定了他要把发明做成功的决心:两人无法达成一致,很快就离婚了。

辗转四方,初现曙光

后来,阿克莱特认识了一个叫凯伊的人。凯伊是一位来自惠灵顿的钟表匠,他协助阿克莱特组装“永动机”的部件。

据说,正是凯伊让阿克莱特注意到了“滚筒纺纱机”的工作原理;也有人说,阿克莱特是偶然看到通红的铁块经过铁轴时被拉长而得到启发的。不管阿克莱特的灵感是如何获得的,总之,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涌现时,他就开始设计了。从此,阿克莱特不再收集头发,而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机器的设计改进中。后来,在他的指导下,凯伊成功地组装了一台机器模型,并把模型放置在普雷斯顿公费语法学校的走廊里,因为他们的制作间就在学校里面。由于小镇上很多人以手工劳动为生,他们担心机器会抢走他们的饭碗,他们觉得模型的诞生无疑是个威胁,因此校外不时传来劳动者们的抗议声!凯伊因为发明飞梭遭到暴徒攻击,被迫背井离乡,从兰开郡辗转到瓦林顿;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也难逃厄运,被暴徒砸得稀烂。想到这些,他们决定把机器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他们来到诺丁汉,求助于那里的银行家,希望申请一些贷款资助。银行家们同意预付给阿克莱特一笔钱,条件是要分享阿克莱特发明所获的利润。可是,机器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完美,银行家们建议阿克莱特去找斯特拉特和里德先生来鉴定。斯特拉特曾发明了织袜机,还申请了专利,他十分赏识阿克莱特,当即决定与其合作。从此,阿克莱特纺纱机的前途一片光明。最终在1769年,他们的成果以“诺丁汉的钟表匠——理查德·阿克莱特”命名,并获得专利,大获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瓦特的蒸汽机发明专利也是这一年获得的。从此,建于诺丁汉的第一家棉纺厂用马匹推动;不久,德比郡的克罗姆福特建造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棉纺厂,由水车驱动,纺纱机又被称为水车纺纱机。

艰辛付出,换来丰厚回报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阿克莱特感到自己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他还要一遍遍地不断完善机器的每一个细节。经过他不断地改造和完善,机器变得非常实用。阿克莱特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的工作达到的。

实际上,有那么几年的时间,纺织厂的业绩不景气,毫无利润可言,很多人投入了大量资金却血本无归,这是一个困境。当困境结束、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兰开郡的厂商们开始争先恐后地争夺阿克莱特的专利,并且将他的专利证书撕个粉碎,这都是贪婪的本性。更糟糕的是,阿克莱特还被宣布为工人阶级的敌人,一群暴徒以警察和军人的身份,将他在查理附近建造的一座工厂捣毁。兰开郡的商人拒绝购买他的产品,尽管他的产品是市场上最好的。他们享用他的专利,却拒绝支付使用费,阿克莱特被逼无奈,只好到法庭起诉他们。令人痛心的是,阿克莱特竟然败诉了!审判结束后的某一天,阿克莱特路过反对者们居住的宾馆,有人故意大声叫喊着:“哈。我们总算收拾了这个剃头的!”阿克莱特面无表情地答道:“别急,我还有一把剃刀,足够剃光你们所有人的头。”

不久,阿克莱特在兰开郡、德比郡和苏格兰的纽拉兰克重建工厂,克罗福特的工厂因与斯特拉特的合同到期,完全归属阿克莱特。他的产品质量一流,很快便占据整个市场,几乎控制了英国整个棉纺织业的运作。

阿克莱特能有今天的成就,归功于他那刚毅的个性和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同时,他精明强干,有着天才般的商业头脑,这些无不体现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段时间,他非常忙,为了能做好艰难复杂的研究工作,他会从凌晨四点忙到晚上九点,第二天还会精力饱满地去组织和管理工厂的生产、经营事务。为了提高读写能力,阿克莱特50岁时开始学习英语语法。克服一切障碍后,他终于从自己的事业中得到丰厚的回报。组装第一台机器的18年之后,阿克莱特被任命为德比郡高级行政司法长官,不久,国王乔治三世又授予他“骑士荣誉”的称号。1792年,“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去世了,英国纺织业丧失了一个天才。由于纺织业是英国现代工厂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可以说他是英国现代工厂制度的奠基人。阿克莱特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和社会的发展,为个人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