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冷水泼出的作家
孔德·德·布丰是一个耐心、勤奋的人,如他自己所说:“天才就是耐心。”
虽然布丰后来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年幼时他却是一个资质平平、反应迟钝、记忆力很差、生性懒散的孩子。由于出生在富贵家庭,布丰小时候总是好逸恶劳,长大后一无所长。但布丰不想一生碌碌无为,决心改掉坏毛病。他意识到时间是有限的财富。想到自己睡懒觉浪费许多时间,他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一开始,他还自觉地与坏习惯作斗争,几天后,他又开始放纵自己。无奈之下,他让仆人约瑟夫帮忙,只要约瑟夫能在早上六点之前把他叫起床,就能得到一克朗的奖赏。一开始,布丰总想赖床——要么谎称自己生病、要么因约瑟夫吵醒他而假装生气。布丰起来后,又大声呵斥约瑟夫,埋怨他没有按时叫他起床。此后,这位贴身男仆狠下心来,决心得到奖赏。每天早上,他一次次地迫使布丰起床,不再怜悯主人可怜巴巴地恳求,也不在乎他的威胁。有一次,布丰非常固执,任凭约瑟夫怎么弄,他都赖床不起。约瑟夫无计可施,他端起一盆凉水倒进布丰的被窝,这一招立马见效。在约瑟夫非常手段的整治下,布丰终于克服了睡懒觉的习惯。布丰经常感激地说,《自然史》的成就中,有三四成是约瑟夫的功劳。
40年来,布丰一直从早上九点伏案工作到下午两点,然后从下午五点工作到晚上九点,从不间断。他在自传中写道:“工作是我生命的养分,学习是我生活的乐趣。”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作家,总是想方设法以最佳的方式,把他最珍贵的思想奉献给读者。
布丰对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对于自己著作中的每一个文字,他都仔细推敲,每一段文字他都认真润色。他对《自然史的变迁》修改了不下11次才算满意。他常说,天才做事若没有条理,将丧失四分之三的能力。作为一名作家,他的成功得益于辛勤工作,永不停歇。
正如马达姆纳克所言:“布丰的成就充分说明,天才就在于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某一目标。当他完成第一部著作时,已身心交瘁,但他迫使自己回到原稿,从头至尾反复琢磨,反复润色,直到他认为无可挑剔为止。他把这种长期反复推敲的过程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疲惫。”值得一提的是,布丰所有的伟大著作,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
司戈特:真正的智慧总是和谦逊相连
在文学领域,还有许多这种具有非凡毅力的榜样,司戈特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他坚韧的品格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养成的。他在那里干了好几年,职位是誊抄员,这种工作十分枯燥乏味。白天繁琐的工作,让他觉得晚上的时间才是有趣的。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和写作。他认为自己冷静、认真、勤奋的品质是在这种繁冗的工作中养成的。作为誊写员,他每抄一页可赚3分钱,24小时能抄120页,一天能赚大约30先令。他用这些辛苦赚来的钱买些旧书看,因为他买不起新书。
司戈特后来总是为自己是一位商人而自豪,跟许多无病呻吟的文人截然相反,他认为那些愤世嫉俗、轻视普通职业的人,配不上天才的称号。他认为,每天花点时间做点实事是非常有益的。后来在爱丁堡的最高民事法院做文员时,他每天早饭前写作,白天则在法院上班,鉴定各种注册的合同和文件。
在司戈特创作的旺盛期,他每天至少得花一个半小时来履行他的日常职责。对本质工作兢兢业业,是他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为自己定下一条规矩:靠其他职业而不是文学谋生。司戈特说:“文学是我的精神力量,但不是我赖以谋生的手段。只要还能从别的事情获得收入,文学收入就不应该成为我日常开销的来源,虽然那样获得收入更轻松。”
司戈特非常珍惜时间,他给自己订下一条规则,除了那些必须要额外调查或慎重考虑的信件外,当天的信件必须当天回复,不管有多少事情要他处理,他都能又快又好地办妥当。他每天都在凌晨五点起床,生火炉,刮胡子,穿戴整齐。六点钟,准时坐在桌前,开始写作:文件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他的眼前,参考文献整整齐齐地放在地板上。他那条可爱的小狗则安静地坐在书堆中看着他。当九点半左右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他已经写出了足够多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说,可以结束今天的创作了。尽管司戈特殚精竭虑地工作,他的知识渊博,但他总认为自己学识不足。他曾说:“我这一辈子,曾无数次为我的无知和浅陋而苦恼。”
真正的智慧总是和谦逊相连。一个人懂得越多,就越不会骄傲自满。一位特里尼迪大学的学生去找他的教授,要求他的老师让他毕业,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学有所成”。教授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于是婉转地告诫他:“实际上,在学问方面,我才刚刚入门。肤浅的人不过了解事物的一鳞半爪,就以为无所不知。知识渊博的人,才深知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哲人总是谦虚地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如同牛顿所说,自己不过是在海边捡拾到了几只贝壳,真理的大海浩瀚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