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企业需要培养一个面向客户的高端人才,需要人才具备很强的沟通与应变能力,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如果在面试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不能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那么对企业来说,他的培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你希望找到好工作,获得企业的认可,那么就从现在起学会用职业的沟通方式,对自身进行调整吧!
五、碰运气的心态千万要不得――充分准备,
有效管理才是硬道理
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些同学投出简历却石沉大海,却有一些幸运儿接到面试通知。这样的经历使得很多同学对求职,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找工作不过是碰运气的事。事实上,将找工作的失败归咎于命运是一种逃避。
在当今的人力资源行业,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人才招聘、筛选的透明化与标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标准化的测评工具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人才评估,以求提高人才筛选的效率与效果,降低招聘成本。
求职者之所以会产生碰运气的看法,除了对自己的不自信,更多的是缺乏对求职过程进行了解和有效管理的意识,例如,很多同学在接到面试电话时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投过这家企业。
要提高找工作的成功概率,我们就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项目管理方法,对找工作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做一个表格对每投出一份简历、每接到一个通知,都进行跟踪与记录。
项目管理法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对每次笔试与面试的经历进行汇总,这点我们在本书中将详细为大家介绍。人在成长过程中,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懂得从失败中学习。一个没有任何求职经验的毕业生,第一次面试失败是很正常的。但千锤百炼始成钢,只要方法得当,你便会取得成功。
六、专业知识并不能一锤定音――能力才是大标准
由于教育观念的影响,至今仍有许多同学,他们追寻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未来,而是父母的梦想。父母主导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高考填志愿,许多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填志愿的时候就已经被影响了。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在校生会把专业知识看成自己未来发展的核心,但实际情况是,只有不到5%的人在毕业5年后还在从事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专业知识对确立个人职业发展和长期职业方向的作用有限。
作为毕业生,可以将专业知识的学习看成是硬技能的积累,而要找到如意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你的软技能,其中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在高校学习期间,硬技能的积累对企业要求的软技能并没有直接帮助,而高等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的思考和学习方式以及养成的沟通与工作习惯才是企业所关注的价值。即便是专业背景与企业职位的要求直接相关,高校所传授的知识也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商业应用,这些知识几乎不可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学好专业知识十分重要,但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应该广撒网,尝试不同领域的机会,用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人竞争,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七、基础早打好,成功早来到――求职准备是
贯穿整个大学时期的工作
在过去的讲座中,我经常拿一个朋友做例子:他在大学本科毕业时拿到了至少4个offer,每个职位的年薪都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有很多同学会问:“他是怎么准备的?”我的答案是:“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准备了。”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要取得那样的成绩,临时抱佛脚一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