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一句话来归纳职场人和营销的关系:"善于营销,在公司的成功概率更高。"
034大转机都开始于危机时刻
在汽车公司工作的M担任人事的工作。他所从事的工作很沉闷,而且上面还有一个经理,他自己处理事务的权限不大,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什么不满意。但是有一天公司出了点问题,事情虽小,但因为受到媒体的质疑,事态恶化了。从公司的情况来看,迫在眉睫的是要找出应对舆论的方法。
但想不到的是宣传部经理因为急性肝炎进了医院,而应该起到核心作用的那个主任担任这个职务时间还不长,对业务还不熟练。公司的股价快速下跌,公司一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这时,上司把M叫来了,说宣传部人手紧缺,问他短时间内能否暂时接管宣传部的业务。M认为如果草率地接受这个任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首先,他没有宣传部工作的经验,顶多就是公司参展时临时借调到宣传部,间接地辅助一下宣传部的业务。
现在的职位很稳定,并且业务强度也不是很大,而到了宣传部还要和记者们进行一番较量,访问媒体公司,接待记者,过的完全是另一种生活。不仅如此,宣传部这边晋升为高层也很难。至今为止,公司宣传方面的工作并不多,所以也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到宣传部上,所以几乎没有宣传人员晋升为高层的先例,充其量也就被看成是照顾记者的部门。
但是公司处于这么艰难的危机中,M很难拒绝这个任务。另一方面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把这工作交给我?这意味着什么啊?"
事实上,他在人事部的路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位置都已经稳定,没有什么变数了,在这种没有余地的企业内,即使工作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了。但是宣传部那边无异于荒芜地带,或许通过这次事件,公司会意识到宣传部的重要性也说不定。即使没有,现在行业内宣传的地位有所上升,在公司内培养宣传业务的能力,再求发展也好。
"这次也许就是机遇吧?不对,那么辛苦之后没什么获得怎么办?"M左思右想,最后做出了决定。
"好吧,就挑战一次吧!"
后来M怎么样了呢?虽然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最重要的就是,他比原来工作中辅助过的那个人事部经理先晋升为公司的高层。
很多时候事态逆转的机会都是开始于危机时刻的。本来机会不就是出现于更换游戏规则的时候吗?在原来的游戏规则中一马当先的人是否能在新的游戏规则中胜出,谁都无法预料。但是对于那些后面的人来说,游戏规则的改变绝对是有利的。
035沉默的人只会被贴上无能的标签
作为猎头公司的社长,在与外企工作的人聊天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为什么韩国人不愿意显露出自己的优点呢?"他们说甚至在面试的时候,韩国人都很吝惜自己的语言,不愿意过多地显露自己。他们很难理解在面对"请对自己所取得的业绩和成果,以及成功的经验进行一下说明"这样很自然的邀请时,也会面露难色,表现出无话可说的态度,语言也含糊不清。
如果想让外国人理解这种现象,就要从儒教的礼节开始一直到韩国的"谦逊文化"进行解释了。但是听了这样的解释后他们还是不能接受,坚持认为这种态度不是"谦逊",而是"表现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不足"。
其实韩国企业已经渐渐地重视起"表现能力"来,有的时候包括CEO在内的企业高层在选拔新入社员时,或者对员工的晋升进行评审时,运用自己独特的鉴别方法的情况很多。本来方法就很多,再加上每个人喜好的方式不同,差异也就自然很大,因此很难在此简单地一一罗列。
但要举出经营者最常使用的鉴别方法,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会议"。因为"谦让"被东方人尊崇为美德,不出头,像水轻轻流过一般的处世哲学已经被广为接受。韩国是这些国家中最反感出头的,这也是活跃的讨论文化在韩国很难立足的最大原因。
但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那个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过分的谦虚不是美德,而是无能的表现。特别是主持会议的最高经营者或者高管,一眼就能看出与会者的表现。积极工作的人会经常带来新的想法,虽然他不一定话多,但总是能引起大家的讨论。与那些毫无内容的长篇大论,总是在别人说话时插嘴的人大相径庭,因此与会者能够很清楚地记住他们对方案所持的意见。
相反,在会议中像嘴巴抹了蜂蜜的小鸡一样不爱张嘴的人,学习和思考不够的可能性更大,没有人会认为他谦虚或者慎重。"沉默是金"这句名言虽然仍饱含真理,但不适用于会议。不要因为会议上的沉默而毁了你的形象,它就是抢走你机会的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