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乖,你会读字啊?妈妈都不知道。”
“对啊!家里这种字比较少的书,我全都读过了。”其实,孩子是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书来看的。
日积月累,没过多久,家里的绘本全被她读完后,她就主动读起了章节故事。我猜想,孩子大概觉得等妈妈念太慢了,不如自己读来得痛快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Magic Tree House》只念到第二十一集的原因。接下来,妈妈只要负责买书就好。
自此之后,我这个妈妈的工作就是上书店挑书、买书,而女儿对英文故事书的兴趣,和中文故事书没有两样。
小学三年级
“妈妈,什么时候买《哈利波特》第五集?”
故事书念着念着,已经迈过了9个年头。这一年到美国探亲过暑假,美国的大型连锁书店,对两个“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来说,简直媲美玩具反斗城,只要大老远见着,就兴奋地吵着要进去,常常因此阻碍妈妈的大好购物计划。
老实说,我对美国书店的兴趣没有孩子高,况且里面又没有我爱的中文书。对英文非母语的我来说,若不是也有要事在身,是很难久留的。
什么要事?就是帮孩子添购家中日渐被消化的英文故事书。所以,孩子优游于书海里看书,妈妈也优游于书海里选英文故事书和录音带。
选着选着,“咦?《哈利波特》也出版有声书啊。”而且还是请英国非常有名的演员 Jim Dale 原声录制,他甚至因为录制第四集《火杯的考验》而赢得格莱美奖。
我虽然很想买,却又想到自己只读过《哈利波特》第一集,第二集则看了1 / 5就看不下去了,而且还是中文的翻译本呢。这一系列的书,字既小又密密麻麻且厚如词典,而我当时犹豫的是“掂掂自己的英文能力,我是不可能有兴趣帮孩子念这书的。可是,直接丢给孩子录音带,他们听得下去吗?”
“大乖,想要买《哈利波特》的录音带吗?”我试探性地询问,希望从孩子的答案中寻得依据,以便帮忙下决定。
“哇!我最喜欢《哈利波特》的电影了。要买!要买!”
“可是,有6卷录音带,一共是8小时耶,跟看电影不一样哦,你会有兴趣吗?”我还在千方百计、旁敲侧击地进行确认工作。
“会啊!会啊!妈妈,你放心,我一定没问题。可是,弟弟我就不敢确定了。”我早该知道,故事可以给孩子极大的心灵满足感,所以他们一向来者不拒。
将录音带买回家的一个星期里,因为手边只有一台随身听,姐弟俩在一人只能听一只耳朵的“艰苦”条件下,把6卷录音带统统听完。
“好不好听啊?你们真的听得懂吗?”我知道,这是自己的英文能力无法胜任的事。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买第二集呢?”孩子对故事的渴求,永远跑在大人前面。
至今,第一集,6卷8小时;第二集,6卷9小时;第三集,7卷12小时;第四集,12卷20小时;总共31卷49小时,他们俩可以从前面听、从后面听、从中间听,百听不厌。甚至到现在,孩子还不死心地继续在问: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买第五集呢?”
两年后……
第五集的《哈利波特》录音带,妈妈还没买,因为家里的录音带已经堆积如山了。
喜欢睡前窝在床上看书的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一天看着看着,早已超过了妈妈的熄灯时间。
“妈妈数到三,快把书收起来,我要关灯了。”女儿心不甘情不愿合上的故事书,就是《哈利波特》第五集,英文版。
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却让我猜不透:“这么小的年纪,为什么看得下这书呢?”“她是怎么办到的?700多页耶!”
“我——好——想,一口气就把它看完哦。”这是她钻进被窝前发出的一句深深的感叹。
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热忱和渴望,就是孩子成长里最好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