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提出问题时,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开明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从不嫌麻烦,相反积极鼓励、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如果问题不是太难,他们会对孩子进行启发,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对于孩子的问题,如果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回答,他们也从不不懂装懂,含糊其辞,而是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寻找答案。只有那些糊涂的父母当孩子问出一个他们答不上来的问题时,才会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用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和无知。
有一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亲,他是怎么做的呢?他说:“当我儿子提出问题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作答,决不欺骗儿子。在回答儿子的各种问题时,从不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而是尽量做到清晰明了并且浅显易懂。此外,我会充分考虑孩子在现有的知识与思维能力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
事实上,父母如果随便给孩子一个过于深奥的答案,孩子不能理解,结果仍然解不开心中的疑团,他们就会一直不停地追问下去,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被问烦的。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怕的了,因为这个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一生,记住孩子最初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
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懂得多吗?答案是不一定。如果孩子遇到父母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就应该向孩子承认,决不要欺骗孩子。如果给孩子的回答不是一个真实答案,孩子知道后,就会觉得父母在欺骗他,可能就会对父母失去信心,进而变成一个不诚实的人。
为了能适时回答孩子的问题,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图书,比如《儿童百科全书》这样的书就是父母最好的帮手,这里面父母几乎可以找到孩子可能问到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
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流眼泪
有一个冬天,小维妮弗里德得了重感冒,发起了高烧,我只好请来医生,医生说需要打针,不然可能转成肺炎。一看这么严重,我不禁担心起来。
这是小维妮弗里德第一次打针。可能是看到医生忙碌而紧张地准备针头和药品,也可能是我的神情显得紧张,当看到医生拿起尖尖的针头走向她的时候,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针头扎下去的时候,她哭得更厉害了。后来我想,小维妮弗里德一向很坚强,跟她以往的摔伤、划伤比起来,打针的疼痛根本不值得一提,一定是我紧张的神情影响了她。
到第二天打针前,我问她:“打针真的有那么疼吗?”
“说实话,不怎么疼。”她说。
“那就对了,这跟你上次摔伤的疼痛简直没法比,对不对?”看她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打针是为了治好你的病,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我相信你不会怕这一点点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