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难而退是一种境界(1)

张其成讲读《周易》人生智慧 作者:张其成


◎知难而退是一种境界

这个题目好像有违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从小到大,我们受的传统教育更多是倾向于积极进取的,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勇猛精进。至于前进路上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在传统教育的项目和懵懂少年的字典里差不多已经被消解殆尽了。即便偶尔存在,存在的目的也只是作为反面教材衬托成功的来之不易,进而夸大成功沉甸甸的果实感。

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走不通的路,这是一部分尚未摔过跟头或者摔了跟头爬起来一看没有伤筋动骨于是咬紧牙关继续前行者抱持的普遍心态。毫无疑问,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所必需的。但是,世间事往往不能一概而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截然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说过一条河,浪涌波翻,深不可测,无桥无船无任何渡河工具。这时候该怎么办?最实在的一类人会在瞬间忘掉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脑袋一热,一个猛子扎下去,那就只好来世再见了。有些头脑的人会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造船合适还是架桥方便,然后便着手实施,不管怎么费劲,最终结果是他平安过去了。最聪明的一类人当即就会停下来,接着广泛搜集关于渡河的各种信息,他显然认为架桥和造船都不是最佳选择。

最后,或者他可以从其他地方搞一条船过来,或者运气好,听到了天气突然降温的消息,那就等吧。第二天,河上结了厚厚的冰,聪明人走在上面如履平地。

这就是特定时候迎难而上和知难而止的最大差别。事实上,渡河这个例子举得的确不太恰当,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艰难险阻是我们穷尽所有力量也无法逾越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这时非要往牛角尖里钻,非要往南墙上碰,那么你的表现会让大家很痛惜,因为知道你会头破血流;结果也会让大家很失望,因为南墙还好好地矗立在那里,而你已颓然倒地。

先贤们其实也并没有过分强调一定要让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万千人,吾往矣”,或者干脆就拿个鸡蛋往石头上碰,不碰碎不算完;碰碎了还不算完,换个鸡蛋再往上碰。这里他们提倡的只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而不是那种不自量力、不计后果的鲁莽行为。譬如,他们也创造了“螳臂当车”等成语对不自量力者予以嘲讽,他们也宣扬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在无力“兼济天下”的时候也会选择“独善其身”,虽然显得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他们明白,有些困难的确是无法解决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