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家里三件宝,汤瓶盖碗白帽帽。”这是宁夏广为流传的回族谚语。汤瓶原是用来熬茶、熬汤的,后来作为回族沐浴净身的专门用具,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杨家祖传的这套保健医学为什么会叫做“汤瓶八诊”呢?这就要从汤瓶壶说起了。
汤瓶的命名源于唐朝。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金銮殿里的一根大梁即将倒下,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说时迟那时快,赶来了一位头缠白巾、身穿绿袍、手持汤瓶、高鼻深目的大汉,大汉过来之后奋力将大梁擎了起来。唐太宗醒后不知其意,便召集文武百官解梦。
徐茂公说:“陛下梦中所见之人,乃西方阿拉伯的圣贤。身穿绿袍,头缠白巾,是他们做礼拜的衣裳,汤瓶是他们净身的用具。如能将其请进中原,定保唐室江山无虑。”于是唐太宗传下圣旨,选了几名精干使臣带足金银财宝,去西方聘请梦中贤士。唐朝使臣,沿着丝绸之路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阿拉伯的麦加,谒见了穆罕默德。穆圣听明唐朝使者的来意,即派出三名弟子盖思、吴外思、宛葛思出使唐朝,但盖思、吴外思因不服水土而中途病逝,只有宛葛思及其属下二十余人进入长安朝见唐太宗。唐太宗依照大食国净仪的习俗,赏赐每人一把精美无比的纯金洗壶。当时人们把这种洗壶叫做“唐瓶”。洗壶是穆斯林用于洗大净和小净的水壶,为使之清洁肌肤,净化心灵,壶内装有热水,古时热水称为“汤”,所以就慢慢演变成了“汤瓶”。
汤瓶形状如茶壶,身长腹大,颈长如瓶,一侧有柄供手提用,一侧有壶嘴供倒水用,瓶口有盖供存水用。汤瓶的材质、造型多种多样,有铜汤瓶、瓷汤瓶、塑料汤瓶,还有砂泥汤瓶、铝汤瓶、锡铁汤瓶、轻铁汤瓶等。不少汤瓶上都饰有花纹或阿拉伯文字,制作十分精美。
汤瓶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作大小净,因为无论大净或小净,其洗涤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用活水,这是因为我们回族穆斯林非常重视水的清洁,自古便有不用“回头水”的规矩。所以洗浴时绝不许用盆和桶,更不能在浴池内洗涤,因为手和肢体一进入盆或桶内,其水便被认为是污水,就不能再洗涤其他部位。用汤瓶进行冲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这种大肚小嘴的水瓶使用起来既卫生又方便。汤瓶壶身高颈窄,颈长弯曲,腰部鼓肚,瓶口有盖子,灰尘和不洁之物无法污染水质。另外,由于汤瓶的容量有限,使用汤瓶以节约用水为原则,每次小净用水应在3斤以内,大净应在7斤以内,这也符合回族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道德规范。
汤瓶外可清洁身体,内可净化心灵。身体的清洁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清洁。我这个养生疗法叫做汤瓶八诊,就是要告诉大家时时刻刻都要保持心灵的清洁。心灵得到净化了,我们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们的气血、阴阳就会得到调整和平衡,这是健康最重要的保证。
比如洗小净,洗脸,就是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人;洗耳朵,就是不听坏话;洗嘴巴,就是不说脏话;洗脚,就是走正路……这个仪式包含着净化心灵的意义。汤瓶八诊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于此。我们穆斯林每天都要做五次礼拜,每做一次就是用汤瓶给心灵洗个澡,每天要做五次,就意味着每天心灵都要洗五次澡,这样一来,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忧愁,就统统释放掉了,我们的心灵就得到了宁静和平和。
心情跟疾病又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在茫茫宇宙当中,听、视、感、觉、触,都会给你带来反应。你看到一朵玫瑰花,心里就油然生出一种喜悦;听到一首悲伤的歌,会心生忧郁;看到父母身体很健康,你就心情舒畅;身边发生了不好的事,你心里一受刺激,身体就有反应,可能会胸闷气短。所以我一直都强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兼顾心灵的疗愈,要想根除疾病,也必然要保持积极的心理情感。
汤瓶,洗涤的是身体,也是心灵。汤瓶八诊,不光能解决气血的问题,治疗肉体的疾病,更能净化心灵,让我们从烦恼、痛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