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绣阁(2)

天香 作者:王安忆


 

就这么一日过一日,到了冬至。将祖宗牌位从莲庵移到碧漪堂上,点了百十盏萝卜灯,又从地窖搬出夏天收着的冬瓜,同样掏空镂刻,做成十二座大烛杯,熊熊燃烧着,气象十分兴盛。虽是华丽糜费,但是祭奠,所以名正言顺,并不出大规。

其时,阿昉阿潜,还有那一对双生,分别是六岁、五岁、四岁,规规矩矩磕了头,申明世与夫人看了很欢喜。尤其是阿潜,生得唇红齿白,神清气爽,不像是镇海的儿子,倒像柯海的。向镇海一问,知道已经在家中读书。问是谁教的,回答竟是柯海的媳妇。申明世心中暗说一声:怪不得!镇海媳妇是个颟顸人,教不出这样清俊的小子。柯海的媳妇只生了个丫头,且早已与柯海势不两立,命中大约无子,将聪明才智用于侄儿阿潜,倒是两相得宜。碧漪堂前池子上,落了一层薄雪,月色与烛光里,只见荧荧点点。古人有道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雪湖不如月湖。如此,今晚天香园莲池四景中占了两景,称得上良宵。

冬至是大祭,供的是一只全羊。以下是猪头,再下是整只鹅、整条鱼——鱼是申明世做官时的朋友,从松花江捕捉的一条马哈鱼,冰桶装着,千里迢迢送来,就有一只全羊的大小。

因莲庵是申家的家庙,所以凡家中祭祀,申儒世一家亦过来叩拜。申明世趁此与儒世商议,开春应将莲庵再扩一扩,如今说是有一座正殿两翼侧殿,其实只是一个套院,仅够供奉长生牌位,凡大祭日都需移动,终不是长法。海瑞已被吏部参了一本,回家赋闲,新首辅张居正也不喜欢海瑞,对他的申诉一味敷衍。看起来,苏松地方兴许会改政,风气已然轻松许多,所以,扩家庙正当其时。申儒世却劝明世暂缓,张居正不喜欢海瑞,可对江南地方的奢靡风气,其厌恶只怕有过之无不及。新皇上是个孩子,还不都听张居正?洪武皇帝创建本朝,向以俭朴为根本,只“正本清源”四个字就可判是非,不如收敛着大家太平。申明世不服气,说兄长总是谨小慎微,凡事往坏处想,据说张居正自己做派就很豪华,所乘官轿都分内室和客室,那花费不都是咱们的税银?扩家庙并不是玩乐上的事,是祭祀祖宗。申儒世回答八个字:尔爱其羊,吾爱其礼。这场商议告一终结,扩建家庙的事暂且搁下了。

江南气候湿重,身上不觉冷,潮气却已浸入,一般人没什么,镇海媳妇就不行了。六月天手脚都是凉的,先生说并非受寒,而是血脉不和,经络欠通。不管和不和,通不通,总之,她就是一个“冷”字。园子里的绣阁上,炭盆里的火烤得脸生疼,依然暖不了她,撑到冬至以后,就又躺下了。屋内不敢开窗,又怕中炭毒,最后只得学了北边人,用棉褥子做成帷帘,将房间裹成个被窝卷,床上再铺盖几条狗皮褥羊毛毡,滚水冲了铜汤婆子,脚下一个,手上一个。屋子里黑黑的,白日也得掌灯,只见锦被底下的人,越来越小,脸越来越白,虽然在说话谈笑,却觉得越来越远和虚缈。人们私下都说,镇海家的这回病得不祥。传到小绸耳朵,小绸却不信邪,心想,我有墨呢!

现在,常坐绣阁里的人,就只有小绸和闵了。缺席不到的那一个,是这两个之间的传话和通事,没了她,余下的人都无法交道。两人默然无语地埋头各自的活计。小桃和二姨娘已多日没有过来,忙着各自房里的事。幸好有丫头带了颉之、颃之玩,玩的也是绣活。闵专门为她们支一架花绷,描了花样,一幅燕子归巢图。原本丫头是随她母亲绣的,现在则是另打头,两个妹妹并排坐下首,面对面。三个姑娘全穿了镶毛领子毛袖口的缎面袄,像昭君出塞的装束。那丫头,分明已是个淑女的模样,她父母是人里的龙凤,俊男倩女。她呢,花里采蜜,采来的都是花里的琼浆。凡看见的人,不由得就想,不晓得谁个人家有福分娶她呢?双胞胎还小,不过五岁光景,模样没长出来,但也绰约有一股娴静,穿针引线很是心细手巧。这三人在一处自然要说些话,或者姐姐教导妹妹,或者妹妹央告姐姐,绣阁中这才算有了动静,不致太沉闷了。可总是难挨!冬季天短,没几个时辰日照,这些日子又常是阴霾天,沉暗得很。手里的针线不是为了活计,倒是打发时间,就像是沙漏,一针一针,一个白昼过去了。每到暮色降临,绣阁上不掌灯就看不见什么,掌了灯又好像夜深,只得下楼来。园内亭台楼阁失了颜色,余下轮廓,倒变得清晰,心里似也澄明了,略松快一些。然而下一日,依然是,甚至更沉重的阴霾天,患病的人亦无起色。

这日,申夫人忽来到园里,上了绣阁。闵以为是来催那绣帐,赶紧说快了,快了,再有一个月就成!申夫人却让她慢慢绣,并不着急,径直去看那三个小的绣活。走过临窗一架无人的花绷,略微注目,离开了。那是镇海媳妇的花绷,绣的是一幅海棠,茜红的花朵,绣了几瓣,另几瓣还是线描的花样,看起来就有一种凋敝。丫头在绣一只燕子,就用齐针,黑是黑,白是白,自有童稚的朴拙。那双胞胎一人绣一片叶子,也是齐针,绣得很平整。申夫人看得出神,那巢里的雏燕,张着红嘴,嗷嗷待哺,娇憨可人。抬眼环顾,周围丽人绣罗,想这园子从名字起,就有娟秀气息,桃林、莲池,如今又有绣阁,样样件件,繁衍生息,渐成巾帼天地。眼睛又一次停在海棠花的绣绷上,晓得那绣主是再难来了,方才想起此行的事由,不禁感到一阵戚然。停了停,让人将三个孩子领开,从随身的女人手中取过一段绫罗,梅红色隐罗纹。闵的娘家几代织工,做姑娘时见过织物不计其数,看得出这不是一般的绫罗,而是上等嘉湖丝料,花机提线织成,显见得是宫中用物,大约是老爷做京官时得到又存下的。

申夫人将梅红绫罗递到小绸手上,小绸警觉地一收手,绫罗险些儿落地。随身女人要接,被申夫人掸开手,再将绫罗递给闵。闵不敢不接,直瞪瞪看着绫罗,那梅红艳丽得逼人,叫人骇怕。申夫人左右看看这妻妾二人,原本是不共戴天,如此这般,到底坐在了一处,觉着欣慰。但不免又要想起那通好的中间人,眼中就要有泪了。定了定神,申夫人说话了:你们姐妹情谊好,无论替她绣样什么,究竟只有二十三四,装裹太素净了,让人更难受。小绸睁着一双圆眼,朗声说:母亲在说谁呢!申夫人并不责怪她冲撞,也不接她的话,只按自己的意思往下说:这匹绫子是忒华贵了些,只是想到那孩子性情那么仁厚,生了两个儿子,就一心想要好好地发送,别的也顾不上了。小绸还是问:母亲说什么发送不发送的,咱们家不都好好的!申夫人看见大媳妇满脸愠色,以为“生两个儿子”的话伤了她,却也没心思补救,叹息一声,立起来,转身下楼了。这两个都忘了起身送行,只坐着,那一匹梅红无比的抢眼,简直叫人心惊。

闵的眼泪落下来,啪的一声。小绸却笑起来:说什么呀?青天白日,信口胡诌!闵哭着叫了声“姐姐”,小绸厉声道:谁是你姐姐!闵再不敢出声,低头饮泣。小绸笑道:我才不怕呢!上回不是都说不行了,结果如何?我有墨呢!墨里的宝,通常人家哪里晓得,别看他们申家富,造得起园子,娶得起三妻六妾,其实没多少见识的!上人不过才中个进士,那也还是没根基。闵害怕了,止住泪看小绸,小绸脸上浮着红晕,笑得越发厉害:像真的似的开墨厂,那制出来的墨不过是供市井店肆记流水账罢了!他们见过什么好墨?好墨里有真珠、麝香、岑木、鸡白、醋石榴皮、水犀角屑、胆矾、皂角、马鞭草、藤黄、巴豆,只怕他听都没听说过——闵多少听出来了,小绸并没有糊涂,她是将一肚子的伤心事都倾在了柯海身上。小绸向闵转过脸,她从来没有正眼看过闵,这会儿看了,可闵知道她不是看的自己。你知道吗——小绸对了闵说,闵也知道这个“你”并不是指她——我娘家那几个姨娘为了争墨,都闹起了诉讼,姨娘们又不读书不写字,她们争什么墨啊?那岂止是墨,是珍药!别说一般的病症,都能起死回生!不是我瞎吹吧,上回,生阿潜时,阖家老小都亲眼见的,是不是?小绸直对了闵问,闵只有点头的份。还不快点将那劳什子丢开!小绸去夺闵手里的绫罗料子,闵抱紧在怀里不肯松手。两人就撕抢着,一来一去,其实并不是撕抢那料子,那料子有什么呢?一个笑着,一个哭着,看起来就好像姐姐在欺负妹妹。最后,料子被扯散,淌在地上,一地的梅红。闵哆嗦着手从地上搂着料子,像是要把地上的水搂起来,搂起来又滑下去,徒劳无益的样子。小绸袖手看着,看着,不出声地哭了。

最终,是在梅红上绣粉色的西施牡丹,一长串小荷包似的花朵,银色细长的蕊。其实是一味药,药名叫做当归。小绸和闵面对面地绣,每每到更深人静。下人们也不敢劝她们歇息,只在一旁侍候茶水,打点炭盆,掌起十数盏琉璃灯,将个绣阁照得通明。园子里的声息都偃止了,野鸭群夹着鸳鸯回巢睡了,只这绣阁醒着,那窗户格子,就像是泪眼,盈而不泻。一长串西施牡丹停在寿衣的前襟,从脚面升到颈项,就在阖棺的一霎,一并吐蕊开花,芬芳弥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