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8年,以上这种企图由于两个事件而激化:第一,青年土耳其党人(前面已论述他们长期进行反对阿卜杜尔·哈米德的宣传),如今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他们强迫苏丹恢复1876年的自由国会政体。他们主张采取步骤从保加利亚和波斯尼亚选出代表参加新的奥斯曼帝国国会,以阻止帝国瓦解势头。第二,俄国在远东的对外政策由于对日战争而破产以后,便积极地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舞台。正如过去一贯所渴望的那样,俄国总想控制君士坦丁堡。奥地利则想完全兼并波斯尼亚,进而使泛斯拉夫思想遭受挫折。
1908年,俄奥两国外交大臣伊兹沃利斯基和埃伦塔尔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他们将发起召集一次国际会议,会上,俄国将赞同奥地利兼并波斯尼亚,而奥地利将支持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给俄国军舰通行。奥地利根本没有等到召集国际会议,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兼并波斯尼亚。这就激怒了塞尔维亚人,他们原本认定波斯尼亚是属于自己的。就在这一年,保加利亚人和克里特岛人与奥斯曼帝国最终断交,保加利亚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克里特岛则与希腊联合在一起。伊兹沃利斯基决不可能实现他控制君士坦丁堡的目的了。他的三国协约同伙--英法两国拒绝支持他;拟议中的国际会议并未开成。在俄国国内,公众舆论并不知道伊兹沃利斯基的秘密交易;人们所知道的事实是,俄国的斯拉夫小兄弟塞尔维亚人,被奥地利人以兼并波斯尼亚的方式狠狠地踩了一脚。
第一次巴尔干危机很快就过去了。俄国人因对日战争和1905年的国内革命而受到削弱,被迫承认奥地利兼并的既成事实。看来,奥地利在巴尔干的影响增长了。这样,南方斯拉夫民族主义遭到挫折,同时也变得更为激烈了。
1911年,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而且在很短时间内便占领了的黎波里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奥斯曼帝国陷入困境,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与希腊联合在一起进行了反土战争。它们都期望吞并巴尔干的某些领土,并认为自己有此权利。不久,土耳其遭受失败。然而,保加利亚要求的马其顿土地却超过了塞尔维亚的让步。由此,紧接着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1913年又发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阿尔巴尼亚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其居民主要是伊斯兰教徒,是引起各国倾轧不和的对象。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曾占领它的部分领土,希腊人也索取了一部分。它还在几次场合中含糊不清地答应意大利的部分领土要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的要求。奥地利则决心去切断塞尔维亚人兼并阿尔巴尼亚领土后会获得的去海上的通路。各大国曾达成一项协定,幻想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王国以保持和平。由此,奥地利就更加坚定地奉行阻止塞尔维亚获得出海通路的政策,这引起塞尔维亚和俄国的强烈抗议。但是俄国再次让步了。塞尔维亚的扩张主义再次遭到挫败,同时也越加怒火中烧。
第三次巴尔干危机是致命的一次危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前已经发生过两次危机,曾使奥地利恼火,使塞尔维亚绝望,同时使俄国感到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