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德国人,其战争目标显示出他们是更大的扩张主义者,对欧洲本身现存的分界线具有更大的威胁。1914年9月初,当一次迅速的胜利前景在望时,比特曼-霍尔维格(直至1917年夏天,他都担任德国首相)曾拟定德国战争目标的一览表,这些目标直到敌对状态结束时一直没有改变。这些计划要求建立一个扩大的能支配整个中欧的德意志帝国,同时对西欧和东欧或予以兼并,或使之处于仆从国地位。在东欧,立陶宛和波罗的海沿岸其他地区将变为德国的附属国;波兰大部分的领土将予以直接兼并,余下的部分领土则与奥地利的加里西亚合并,组成一个德国人支配的波兰国家。在西欧,比利时将变为德国的附属国,从而为德国提供更直接进入大西洋的通路;拥有丰富铁矿的法属洛林地区,将归并到已属于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关于殖民地,也拟定了调整的方案,包括吞并从非洲东海岸到西海岸之间的中部非洲大部分地区。这样欧洲和殖民地非洲的政治地图都将发生有利于德国的变化。
所有这些事态的发展,特别是协约国的谈判,无论是既成事实,还是秘密协定,都对欧洲、中东、亚洲或非洲产生影响,并且在后来召开的和会上变成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事件继续维持了战前欧洲政治生活中最不稳定的倾向。在受到伍德罗·威尔逊推动以前,协约国从来没有考虑采取措施控制民族主义和堪称世界性的无政府状态。威尔逊作为美国总统,长期以来都懂得,在两个军事集团之间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虽然他个人是同情英法两国的。1916年,他曾着手跟战争双方分别秘密商谈,企图进行调解。然而,双方都仍然希望赢得它们各自提出的条件,因此谈判毫无结果。威尔逊认定,大多数美国人都希望不卷入战争漩涡。1916年11月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因为当时公众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他使我们摆脱了战争。”威尔逊竭力主张实现一种真正中立的思想和感受,或者正如他说的,实现一种“没有胜利的和平”的解决办法。
到1916年底,如果没有产生两股新的力量,很难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产生怎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