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1905年革命(3)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作者:(美)R.R.帕尔默


斯托雷平的改革

有些官员认为,政府一手掌握全权,一手推行改革计划以争取明智派和温和派的支持,才是击败革命党、巩固君主制统治的方法。1906-1911年由沙皇任命为首相的彼得·斯托雷平,就有这种想法。解散第一、二届杜马的正是斯托雷平,但他实行的政策也不纯粹是保守的,其目标就是扩大有产阶级的力量,使之成为政府的支持者。他认为,一个得到众多的财产所有者积极支持的政府,就不会害怕那些空谈理论的知识分子、阴谋家和流亡者;这也许是正确的。所以他赞许并扩大州自治局的权力,并使地主在其中管理地方事务。对于农民,他通过制定法律,扫除了自农奴解放以来的一切条条框框,允许农民出卖从“米尔”公社分得的那份土地,并离开他们的村庄,农民还享有土地私有权和购买公社或贵族财产的权利。

斯托雷平的政策是成功的,从1907-1916年,在1600万农户中,已有620万户按法律手续申请脱离了“米尔”。这种转向个人财产和独立经营的倾向并没有错。但斯托雷平的改革成果也不能言过其实。“米尔”还远远没有瓦解。大多数农民仍然生活在公社的旧制度中,享受公共权利并受公社的约束。在产量最高的农业地区,土地的缺乏仍然是严重的,“土地饥饿”和贫困在农村继续存在。固然,有些富农是怨恨和妒忌的对象,但是,贵族仍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大约3万名地主占有将近2亿英亩土地,另有2亿英亩土地为其他大地产者所有。

斯托雷平未能长期坚持他的改革计划,因为沙皇只是勉强地支持他。集团不喜欢他的越轨行为和西方化的倾向。社会革命党人自然大声疾呼地反对公社的瓦解。甚至在理论上赞成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担心斯托雷平的改革计划可能会平息农民的不满情绪。在这些年头,列宁曾说过:“我不指望活着时能看到革命了。”1911年,斯托雷平在基辅陪伴沙皇和皇后看戏时被刺杀了。刺客是社会革命党恐怖派的成员,也有人说是反动沙皇警察的密探。在这以前的几年里,斯托雷平的前任普列韦和十来个其他高级官员同样也遇刺而死。

尽管俄罗斯帝国仍是残暴和半开化的国家,但总的说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它已经逐渐西方化。它的工业在增长,铁路在延伸,出口额几乎达到美国的一半。俄国虽然没有一个议会政府,但确有一个议会。私有财产和私人资本主义逐渐向新的平民阶层扩展。俄国有着某种被监护的出版自由。1912年布尔什维克的党报《真理报》能合法地在圣彼得堡公开出版,就是一例。很难说这种发展会走得多远,因为它受到左右两个方面的威胁:顽固愚昧的反动分子坚持沙皇专制制度,而革命者唯有结束沙皇统治和彻底改革社会才感到心满意足。但是,左右两派都泄气了。政府中极端反动分子绝望了,他们感到,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有可能立即失去其地位,这大概是他们更愿意通过武装支持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去促使欧洲战争发生的原因。至于革命的党派,尤其是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前夕他们在党员中已不起作用。这些政党的领袖年复一年地过着流亡的生活,梦想着1905年革命的伟大日子,但这些日子偏偏没有重新出现。有时候,他们悲观地认为(像列宁曾认为的那样),他们在世时,俄国可能不会再发生革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