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1917年革命(5)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作者:(美)R.R.帕尔默


内战继续到1920年,有些地方则更晚些。它变成了一场混战。在战争中,布尔什维克既要对付持异议的俄国人和具有独立意识的民族主义者,还要反对外国的武装干涉。在乌克兰,红军先是反抗德国,后来又和法国对抗,因为欧洲战事一结束,法国就占领了敖德萨,重新征服了乌克兰、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些地方曾先后宣布过独立。布尔什维克在南方击溃了一支10万人的反革命的“白军”,击退了在西伯利亚自称为全俄统治者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1920年布尔什维克同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进行了一场战争。当时,新的波兰共和国取得了1772年前曾属于它的广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土,刚刚建立起来他们的军队。英国、法国和美国部队继续占领阿尔汉格尔,直到1919年底。日本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直到1922年底。

但是,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不可能永远团结一致。反共的俄国人代表着各种色彩的政治派别--从顽固不化的沙皇分子到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许多反布尔什维克的右派分子,在其占领区开始收回被剥夺的地产,因而引起农民的反抗。右派中的许多人还参与某种“白色恐怖”的复仇行动。另一方面,在国内战争的熔炉中,列奥·托洛茨基锻造了一支钢铁般坚强的红军部队,对它不断扩充,组织,重整军纪,尽力使之装备完善,还委派政治委员加强了管理,保证部队最高指挥权掌握在可靠的军官手里。布尔什维克谴责外国的武装干涉,唤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又通过重新分配土地以赢得农民的支持。

到1922年,布尔什维克(或称共产党)已在除欧洲之外的各个方向确立了和从前沙皇帝国大致相同的边界线。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继续保持独立。罗马尼亚由于取得了比萨拉比亚,使当时的新边界几乎延伸到敖德萨。1920年战争的结果使波兰保留了一条比协约国原来要求的还要靠东的边界。俄国丧失了成千平方英里的领土,也丧失了被沙皇占领达数百年之久的缓冲地区。这些失地一直保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俄国终于赢得了和平,新政权站稳了脚跟。

在国内战争期间,俄国发生了“红色恐怖”。像1793年法国著名的恐怖一样,其部分原因是对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反应。同布尔什维克恐怖相比,旧的雅各宾恐怖已大为逊色。在“红色恐怖”中,仅仅人质就枪毙了好几千人(这种做法在欧洲已多年未见到了),其他的数千人甚至没有履行革命法庭的简单手续就被枪决了。“契卡”是前所未见的最恐怖的政治警察。布尔什维克恐怖的目的,是从肉体上消灭一切反对新政权的人。一个人的资产阶级背景,可能被引申为图谋反苏维埃国家的罪证。正如“契卡”的一位首脑所说的:“你应向被告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他属于哪个阶级?他的出身是什么?他受教育的情况如何?他从事什么职业?这些将决定被告的命运。这就是红色恐怖的实质。”

但是,对有工人阶级背景的人,也没有多大差别。例如:1918年,一位青年妇女名叫范妮·卡普兰,开枪射击列宁致使他受伤。她供称她赞成立宪议会,双亲于1911年移居美国,六个兄弟姐妹都是工人。她承认企图杀死列宁。自然,她同彼得格勒的其他罪犯一样被处决了。又如,喀琅施塔得的水兵是布尔什维克首批争取过来的人员,他们于1921年叛乱,抗议党控制苏维埃(威胁要使某种左派革命得到复活,像法国革命时埃贝尔派反对罗伯斯庇尔一样),于是被谴责为小资产阶级,有成千人被击毙。但是这场恐怖对革命者自己的冲击也像对资产阶级的冲击一样沉重,甚至在革命政权稳定后很长的时间内,“恐怖”仍然继续横行。

“恐怖”成功地达到了它的目的。依靠它,同时加上红军取得的胜利,建立起新的政权。某些“资产阶级分子”凭借“劳动者”的保护色而残存下来。但是,这样的资产阶级分子再也不敢参与俄国的政治。孟什维克和其他社会主义者逃到欧洲,讲述列宁造成的生命损失的骇人听闻的故事。被吓坏了的欧洲社会主义者把这种共产主义视为残暴的、被俄国人所歪曲的马克思主义,并断然加以拒绝。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列宁和他的追随者们现在总算能够开始建设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社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