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作者:(美)R.R.帕尔默


政府:多民族和联邦制

随着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结束,以及同波兰的战争的停止,在1922年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有了可能。参加联盟的首批成员国共有4个,但由于政治重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领的新领土,共和国的数目增至15个(见地图2。1)。虽然许多共和国建于中亚,但苏联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三个较大的斯拉夫地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于新的联盟在地理上已取代了旧俄罗斯帝国,俄罗斯的名字在官方不再使用。新联盟的指导思想是把民族性和国际性融合为一体,即通过给各民族集团的自治权以承认民族性,同时把这些集团联合在一个较高级的联盟中,并允许新的民族集团加入联盟而不受历史边界的约束。1922年,期待世界革命爆发的想法仍然存在。1924年正式通过的宪法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是“全世界劳动者结合为一个世界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的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宪法规定,联盟原则上是不固定的和可以扩大的,它声明任何加盟国都可以退出(但从未有一个成员国退出),新成立的苏维埃共和国也可入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占领了临近的领土(这些地方曾是沙皇俄国的领地):取得了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从罗马尼亚取得比萨拉比亚;苏芬战争后,从芬兰取得卡累利阿。比萨拉比亚成为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卡累利阿在1940-1956年间称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暂时成为第16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的联盟原则是为了解决民族主义问题。沙皇统治的最后数十年,曾企图通过有计划的俄罗斯化来处理这个问题。各民族的反抗和民族主义的不满情绪是削弱帝国的致命力量之一。民族主义,或者说,民族集团应享有自己的政治主权的要求,不仅瓦解了奥匈帝国,而且曾使中欧和东欧“巴尔干化”。1917年后,如果不是内战时建立的红军占领了已瓦解的沙皇帝国大部分版图的话,苏联内各民族也将会宣布独立。但此事并未发生,所以1922年苏联已拥有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在苏联国内使用着成百种语言,它疆域内被承认的不同民族就有50个。其中许多个是在数千年来亚洲内部人类盛衰过程中,留下的细小的集团或孤立的部落。所有被承认的民族在文化上都获得了自治的权利,诸如不受干涉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建立本民族的学校,穿着本民族的衣服和遵循自己的风俗习惯等。的确,苏联当局赞助民族文化的发展。约有50种语言首次形成文字。

各民族的大小和重要性各异,身份层级也就各自不同,由此建立了不同水平层次上的民族自治。最重要的是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本身,但实际上,最有权力的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它占了苏联人口一半以上和领土的四分之三,居于其他民族之上。在俄罗斯共和国上再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和国,联盟的压倒性的俄罗斯和斯拉夫特征就更为显著了。由于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所以加盟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权力是非常有限的。尽管曾正式宣布过:各加盟共和国是主权国家,有权退出联盟和处理自己的外交事务,但实际上名不符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迹象表明,加盟国的分离主义并没有完全消失,特别是在乌克兰,而且数个自治地方都因分离活动(甚至还有与德国入侵者的勾结)正式瓦解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