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形成维生素D。所以,普通人即使不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能满足人体需求。
维生素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可以促进膳食中钙磷在肠内的吸收、骨骼钙化,对骨骼和牙齿的形成极为重要,具有抗佝偻病作用,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缺乏时,孕妈妈会出现骨质软化。最初且最显著发病的部位是骨盆和下肢,之后逐渐波及脊柱、胸骨及其他部位。最初表现为腰背痛、下肢痛,继而产生钙化不全的骨骼,发生皮质变薄、骨骼软化、骨痛、骨折的现象,严重者会出现骨盆畸形,这将影响自然分娩。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胎宝宝骨骼钙化以及牙齿萌出,严重者会导致先天性佝偻病。
普通人每日维生素D需要量为10微克,可通过晒太阳满足要求,但如果孕妈妈晒太阳机会少,加上胎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求,则应增加孕妈妈食物中维生素D的供给量。
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依次为鱼肝油、沙丁鱼、虹鳟鱼、鲑鱼、金枪鱼、鸡蛋、动物肝脏、小虾、奶油、鲜牛奶等。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每日摄入15毫克维生素D,会造成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对含维生素D的食品不可过量食用。
胎宝宝即将形成自己的骨骼,母体正处于随时都可能缺钙的状况,此时要多选择含有丰富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品,如鸡蛋黄和鱼类,必要时吃些鱼肝油。
鱼肝油是存在于明太鱼和鳕鱼的肝脏中,不饱和度极高的金黄色脂肪油。在怀孕期间,孕妈妈的体力消耗较大,或是钙严重不足,急需补充。
孕妈妈应该每天服用5克左右的鱼肝油。
当孕妈妈出现焦躁不安或皮肤变粗糙的现象,服用鱼肝油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脂溶性维生素,是增强精子活力、提高生育能力的重要物质。维生素E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耐力,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可预防心脏血管病和癌症,预防油脂的过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免遭氧化物的损害;可维持骨骼、心肌、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可修复伤口疤痕,降血压,减少腿部痉挛,增强机体运动机能。此外,维生素E与流产、早产、胎宝宝生殖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缺乏维生素E会造成造血过程停滞,出现贫血症状。孕妈妈保证维生素E的供给是非常必要的。据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E缺乏会导致早产婴儿溶血性贫血,会导致孕妈妈抽筋、静脉曲张、早产、流产、水肿、过敏。
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同样有负面作用,会引起血小板凝聚,从而形成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血压升高、男女乳房肥大、视力模糊、头痛、头晕、肌肉衰弱等。有时,皮肤干裂、口角炎、荨麻疹、糖尿病、心绞痛、免疫功能减退等,也是过量服用维生素E的结果。
维生素E广泛分布于种子、谷类、绿叶蔬菜、坚果中,而水果及肉、鱼等动物性食物含量极少。最佳来源为麦胚、麦胚油,其次是玉米油、棉子油、橄榄油、大豆油、菜子油、花生油及芝麻油等,坚果类食物、黑木耳、蘑菇、金针菇、红富士苹果等,红螺、河蟹、对虾中的含量也较高。另外,每100克玉米面就含有6.8克左右的维生素E,其他谷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荞麦、小米、高粱米。为了给胎宝宝贮存一定量的维生素E,孕妈妈应比一般人每日多摄入2毫克,为14毫克。由于维生素E在高温加热时会被破坏,因此,建议在一般烹调情况下食用。
维生素K
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维生素K的作用,往往忽视这一营养素的摄取。其实,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凝固,是正常凝血所必需的。维生素K缺乏与机体出血或出血不止有关,因此,维生素K有“止血功臣”的美称。维生素K还能帮助骨骼形成,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储存在人体内。
若维生素K摄入不足,易引起凝血障碍,发生出血症。孕期缺乏维生素K,会增加流产率甚至死胎,即使胎宝宝勉强存活,也易出血,或者引起胎宝宝先天性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缺乏维生素K的胎宝宝出生后,还会出现新生儿吐血、包皮及脐带部位出血、幼儿结肠炎和慢性肠炎。
在日常生活中,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和动物肝脏中,如苜蓿、萝卜缨、菜花、白菜、菠菜、莴苣、酸菜、甘蓝、动物肝脏、大豆、紫菜、蛋黄、鹌鹑肉、燕麦、小麦、黑麦、大豆油、鱼肝油等,必要时可每天口服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