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富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要想走到彼岸,就要在这条河上假一座桥梁。特别是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更需要贵人相助。这个贵人很有可能就是你的顶头上司。
我们知道,在职场上,高手云集,人才辈出,如果你仍然信奉“沉默是金”, 充其量你只能维持现状,难有特别好的前途。而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建立起来的。而你的顶头上司是常常和你面对面接触和沟通的贵人,你常常会在无意间将自己真实的样子展现到他面前。事实上,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上司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才能,才会有被赏识的机会,才可能得到提升。李绍唐就是这样去敲顶头上司的门的,当然,他也因此在职场上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李绍唐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IBM台湾公司,14年后做到协理。2000年,从IBM跳槽至甲骨文公司,任甲骨文台湾地区总经理。他之所以能一路顺风顺水的一路高升,和他主动与上司沟通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李绍唐大学时就养成了经常去敲教授的门,进入IBM后,他就经常去敲上司的门,经常询问他的上司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请上司详细地说出来。当一项工作结束后,他也会去敲上司的门,请上司给他布置新的任务,让上司随时了解他的工作进度,看到他的进步,并交付他更多的工作去做。
李绍唐敲上司的门不只是向上司请教经验,还是向上司表明自己职业意向的好机会。刚进IBM时,他就敲我们上司的门说:“如果有主管的空缺,请你一定要告诉我。”
当他做上协理的职位后,他又问自己的顶头上司:“我到底有没有爬到金字塔尖端的机会?大概还要几年?” 上司告诉他,IBM人才济济,企业文化非常强调“辈分”与“派系”。在他的前面至少排了10个人。即使他愿意等,只怕轮到他,也是30年以后了。
从这次谈话之后,李绍唐决定准备跳槽。在耐心等待了两年半之后,他等来了甲骨文台湾总经理的空缺。
俗话说“好哭的孩子多吃奶,多嘴的鹦鹉惹人爱”。上司也是凡人,级别越高的上司越孤独、越想倾听来自基层和下属的意见和信息。这就要求下属要像李绍唐那样,打破“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保守态度,主动找上司 “谈谈”。
如果你在职场上一味保持沉默,你就很难明确地领会上司的意图,最后的工作结果很可能与上司的要求相差甚远。时间长了,你很可能就变成了职场“隐形人”,失去很多加薪晋升的机会。
相反,在日常工作中,你如果能主动争取每一次与上司“谈谈”的机会。不仅在工作的时间和场合,日常生活中与上司的匆匆一遇,也可能决定着你的未来。比如,电梯间、走廊上、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上司,走过去向他问声好,简单的谈几句工作上的事情,都会让他对你另眼相看。
况且,上司一般都是对事业很有热情和激情的人。你多找他“谈谈”,除了有机会得到加薪和晋升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热情和不同寻常的想法,也是对你的一种激励,给你的成长注入“营养”。
但是,职场上,许多员工对上司有生疏及恐惧感,在上司面前噤若寒蝉,一举一动别别扭扭,极不自然。甚至就连工作中的述职,也尽量不与上司见面,或托同事代为转述,或只用书面形式做工作报告。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免受上司当面责难的难堪。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如此下去,你会感觉自己不过就是帮助上司干活赚钱的一部机器,而上司也会觉得你太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失去对你的信任。
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的确不假,但是那光要被人看见才有价值和意义。要想在那么多表情相似的“精英分子”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吸引上司的目光越过众人和高高的隔断板落在自己的身上,单靠你默默无闻的勤奋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学会主动把握各种与他见面的机会,经常与他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