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体格标准
新生儿的分类
根据分娩时的胎龄(胎龄是指从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到分娩为止这段时间,一般为40周),可把新生儿分为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早产儿(胎龄满28周,不满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以上)。
根据体重值可把新生儿分为正常体重儿(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小于4000克)、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巨大儿(体重大于等于4000克)三种。
根据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可把新生儿分为健康新生儿(指无任何危象的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指出现危象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新生儿的体重及测量方法
新生儿诞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000~ 3300克。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期体重的多少与妈妈的身体素质和孕期生活水平、保健水平以及营养的吸收大有关系。最新统计表明,现在新生儿平均体重已达3500克,目前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巨大儿出生率同样有所增加。有生理性体重下降者,在生后7~10天体重多已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以后体重逐步增加。
给新生儿测量体重可用婴儿磅秤,测量时先在称盘上垫上一块绵软的布,再将宝宝放于秤盘中央即可读取宝宝的体重。称好体重后还要将布称一下,减去其重量就是新生儿的净体重。
如无磅秤,可由爸爸或妈妈抱着宝宝站在普通磅秤上称体重,然后再称爸爸或妈妈的体重,用第一个重量减去第二个重量并扣除宝宝的衣服、尿布等的重量,即为宝宝的体重。
新生儿的身长及测量方法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一般身长为47~52厘米,平均为50厘米。男婴和女婴只有O.25~5厘米的差别,到满月时男婴身长平均约54.5厘米,女婴身长平均约53.5厘米。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婴和女婴身长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大。
由于宝宝出生时身体呈弯曲状,因此,在测量时应格外谨慎和小心,动作要敏捷轻柔,切忌强拉硬拽弄伤宝宝。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一般是用标准的量床或便携式量板测量的。
测量前应先除去宝宝的衣服、被褥并去掉尿布。测量时,让宝宝仰卧于量床或量板的底板中线上,头接触头板,脸朝正上方。测量者位于宝宝的右侧,左手握住宝宝的两膝并将两膝轻柔地按于量床或量板的底板上,使宝宝的两下肢并拢、伸直并紧贴量床或量板的底板;测量者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宝宝两脚的脚跟,再读取身长的刻度。
如果没有量床或量板,也可让宝宝躺在桌上或木板上,用两块较硬的物品,如书、硬纸板等分别放在宝宝的头顶和足底作为头板和足板,其量法和量床或量板的量法一样,记录长度时可用软尺,从头板内侧量至足板内侧即为宝宝的身长。
新生儿的头围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为33~35厘米。头围过大或过小都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如脑积水、小头畸形等)。正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在逐渐增加,平均头围也相应增加,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新生儿期宝宝的平均头围已达35厘米。满月时平均增加2.3厘米,此时可达36~37厘米。
新生儿的胸围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胸围一般为31~ 33厘米,满月时胸围可达36厘米左右。
新生儿的前囟门
新生儿的前囟门平均为2.5厘米×2.5厘米(也存在个体差异)。新生儿的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呆小病、佝偻病。
新生儿的发育特征
外貌特征
新生儿的头很大,约占身长的1/3;细小的腿;麻杆似的小胳膊;鼓起的肚子和一张被羊水浸泡的小脸。新生儿的头发有的茂盛,有的稀少;发质有的平滑如贴,有的却是天生的扎扎毛。还可以看得到头皮下密布的血管,以及天灵盖上方中央,有随着脉搏跳动的前囟门。
新生儿出生时承受到来自母体的压力是巨大和难以想象的。正因为如此,宝宝的眼睛可能充血,或是浮肿得睁不开;鼻子扁平,两颊可能不对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薄,皮肤底下藏着的血管使皮肤泛着一种粉红色。皮肤上或许还粘着尚未脱落完全的胎脂。屁股上还有蒙古斑(青紫胎记)。母体激素有可能使许多初生宝宝的乳头肿胀,甚至流出乳汁;有些女婴阴道还会排出一些分泌物。
运动反射能力
平时新生儿的小手呈拳头状,当碰触新生儿时,他的小手就会抓过来,并且抓得死死的,这就是新生儿的握持反射。新生儿的运动机能发育尚不健全,其运动仅仅是一种反射活动。但这种握持反射几周内就会消失。
吮吸反射使新生儿可以找到食物的来源。饿的时候,新生儿就会移动头部,当任何物体接近嘴角时,他都会将头转过来,认为是妈妈的乳房。
当把新生儿放在一个硬垫子上时,新生儿会伸直双腿。当把他的脚的重心轻轻移向一侧时,他也会把另一只脚抬向前方,作出走步的反应。新生儿的体态还像在母体里一样,手臂和腿弯向躯干一边,小手攥成拳头。乱蹬乱踹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
听力很敏锐
新生儿的听力很敏锐,尤其对爸爸妈妈的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当他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熟悉了爸爸妈妈的声音,因此,他会立即对爸爸妈妈快乐的声音作出反应,并表现出极度兴奋的样子:有时是双手双脚进行舞动,有时头来回扭动,甚至眼睛追随着你,嘴巴还一张一合。
视物距离只有20~25厘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过去的新生儿刚一出生时,眼睛一般是闭着的,现在的新生儿一出生眼睛就会滴溜溜地转。刚出生的新生儿能够清楚地看到20~25厘米距离范围内的物体,会通过移动目光和转头来回应你的声音。
新生儿的眼睛很脆弱,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让新生儿的眼睛受到强光的刺激,屋子里也不要有刺鼻的气味,空气要清新、流通。
肢体的支撑力很弱
新生儿的身体几乎没有任何的支撑力量,尤其是颈部与头部。所以,抱的时候手必须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即使是新生儿期结束,能趴着的时候,头可以抬起大约2.5厘米的高度,而且支撑的时间也很短,仅仅几秒钟。
有心智反应
新生儿是有自己的心智反应的。当新生儿把注意力集中在妈妈脸上的时候,新生儿的心跳会加快,并随着眼睛的转动看到妈妈面部的中部横线,还会突然摆动身体,嘴像鱼嘴那样动,这是新生儿试图说话的最初表示。
新生儿会对如闪电等强烈光线和巨大轰响做出皱眉头、啼哭或停止活动等反应。闹钟响时,新生儿会注意地听。以啼哭的方式传递饥饿和不适的信息。新生儿被抱起、摇晃,或者听到亲切的话语时就会安静下来。
新生儿最敏感的感觉器官是皮肤,哺乳时与妈妈皮肤的接触,以及洗澡和包裹时的触摸,都会使新生儿得到一种舒适的安全感,但这时脸上所出现的微笑还仅仅是一种反射。
胎便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首次排出墨绿色大便(胎便)。胎便可排2~3天,以后可逐渐过渡到正常的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没有排出胎便,就要告知医生,以排除肠道畸形的可能。
新生儿正常大便是金黄色、黏稠、均匀、无特殊臭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3~5次;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约1~2次。
排尿
排尿是人体反射,新生儿排尿还不会控制,有尿就排,这是由其生理特点决定的。随着新生儿的长大,排尿逐渐就有了自控能力。
新生儿膀胱小,储存量低,加之每天的吃奶次数多,每天排尿次数就多。新生儿每天排尿约20多次,几乎十多分钟一次。正常新生儿尿液呈微黄色。如果尿液较黄,不容易洗净,就应该做尿液检查,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异常。
呼吸
新生儿呼吸运动比较浅表,但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次。如果新生儿呼吸每分钟超过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应该马上带宝宝去医院了。
有心脏杂音和心律不齐现象
新生儿诞生的最初几天心脏有杂音,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的动脉导管暂时没有关闭,血液流动的声音,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导管关闭后,心脏杂音就会消失。
新生儿的心率波动范围较大,出生后24小时内,心率可能会每分钟85~145次;出生后一周内,可每分钟100~175次;快出满月时,可每分钟115~190次。知道了这些,新手爸妈就不要着急了。
新生儿的个体差异
睡眠时间有长有短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一天睡十八九个小时;有的新生儿一天仅睡十六七个小时,甚至刚出生3天的新生儿,白天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睡觉,很精神地凝望着妈妈,这都是正常的。新手爸妈不要总担忧宝宝睡眠少,其实,只要你给宝宝吃饱了、弄舒服了,创造好了睡眠条件,那么睡长睡短就由宝宝自己决定好了。所谓新生儿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是一个参考值,千万不要照搬硬套给自己增加烦恼。
有的爱哭有的不爱哭
宝宝爱哭不爱哭,这从一生下来就能看出来。爱哭的宝宝听到声音睁开眼就哭,肚子稍微饿了哭,刚一尿湿哭,抱得晚了哭,哭声大而有力,而且有眼泪。相反,不爱哭的宝宝,肚子要不是很饿就不哭,一天之中安安静静的,不怎么累人。有爱哭的宝宝,妈妈就比较累,因为宝宝一哭就得抱、就得哄;而不爱哭的宝宝,妈妈相对就轻松一些,只要给宝宝吃完奶、换完尿布就不用管了。因此,如果一概而论地说宝宝好带,或不好带,那是片面的,这一点爸爸一定要清楚。
吃奶方式不同
吃奶方式表现在,有的宝宝只要叼住奶头就一个劲儿地吃,不到10分钟就把一侧乳房吸干,紧接着再吸另一侧乳房,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已经吃饱)。
而有的宝宝吃吃停停,停住时如果碰一碰面颊或动一动口中的乳头再吃,就这样仅吃一侧乳房就得20多分钟。但这并不表明宝宝一直就这样吃奶,生后一周这段时间,同一个宝宝吃奶方式并不固定,大多数宝宝每天吃6~8次奶,而有的只吃5次。
大小便
就大便来说,有的宝宝一天就拉一次,甚至两三天才拉一次;而有的宝宝一天之中拉十多次,几乎每换一次尿布就有屎巴巴;大便的性状也各不相同,同样是母乳喂养,有的宝宝大便发黏呈金黄色,而有的宝宝大便呈绿色并含有许多白色颗粒及黏液;同样是人工喂养,有的大便发白,有的发黄。从小便来说,有的宝宝排尿间隔长些,次数相对固定;有的宝宝一天排尿十多次,间隔时间也不固定。所以说,无论大小便性状、颜色怎样,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就不必在意这些。
吐奶
有的吃母乳或牛奶的新生儿(以男宝宝居多),吐奶就像喷水一样,但宝宝却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情绪很好;也有的新生儿吃完奶后,妈妈拍一拍后背打个嗝就没事了,顶多溢点奶。这些都属于个体差异。
前囟门关闭有早有晚
新生儿的前囟门(其实就是头骨间所形成的缝隙,有利于胎头在通过产道时改变形状),有大有小,其关闭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具有个体差异。有9个月左右就开始关闭的,也有18个月才开始关闭。一般来说,未成熟儿囟门较大,关闭也晚。
专家提醒
新生儿期的宝宝有多种情况,这与妈妈生产时的状况和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的状况有关。只有知道了您的宝宝属于哪一类新生儿,才能有的放矢地按照不同的要求培育和呵护宝宝,使宝宝健康成长。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一出生就壮壮实实,胖胖的,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4000克的宝宝就比3000克的宝宝健康。新生儿的体重虽然是衡量健康的一个标准,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宝宝是否健康,还需从其他生理指标进行验证。
新生儿期的宝宝生长迅速,平均每天可以增加30~40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体重增加值要比人工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更高。宝宝满月时,一般可比出生时体重增加750克以上,如果满月增重不足600克则要及时到保健部门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给宝宝测量前囟门最好让专业人员来进行。过去老辈们认为,前囟门是宝宝的命门,不能碰触,碰了前囟门宝宝就会变哑,现在一些新手爸妈也这样认为,其实这些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前囟门固然重要,要注意保护,但决不会因碰了一下就能变哑。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新生儿也不例外。由于新生儿是个特殊的群体,弱小、娇嫩,没有表达能力,因此,当宝宝出现不同于别人家宝宝的“异常”情况时,爸爸妈妈就要认真、仔细地加以甄别,哪些是个体差异,哪些是生病了。如果爸爸妈妈知道了宝宝的个性,就不会盲目地拿自己宝宝与别的宝宝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