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灿烂的阳光,母爱是深沉的大地,孩子是阳光下大地中的幼苗。只有同时在父亲的照耀和母亲的滋润下,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教子个案
彬彬的性格比较害羞、内向,有点像女孩子。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一次,他从小跟妈妈朝夕相处。妈妈情感细腻,多愁善感,对彬彬的性格有一定影响。
上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彬彬渐渐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属于男性的、阳刚的世界,可是他却融不进去,因为他的性情、他所熟悉的环境,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既向往,又害怕,还带着由陌生而生的惶恐。他因此变得闷闷不乐,天天好像有什么心事。
妈妈发现了彬彬的异常,经过询问,知道孩子现在的状况。妈妈跟爸爸商量后,爸爸决定休假3个月,利用这段时期,跟儿子好好沟通。
爸爸回来后,在儿子空闲时,跟儿子聊聊天,给他讲这些年在外的一些见闻和故事。周末和节假日,爸爸会带着他去钓鱼、爬山、游泳,还进行一些短途步行。
在这些活动中,爸爸鼓励儿子大胆尝试,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陌生的环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爸爸的引导下,彬彬变得开朗多了,并平稳度过了青春期。
教育感悟
在中国,无论是从传统还是现实看,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以妈妈为主。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丈夫干事业,妻子相夫教子。在现代社会,虽说男女平等,妈妈也参与了社会工作,但家庭教育仍然是妈妈占主导地位。
从心理角度来说,父亲更多的是带给孩子力量,母亲更多的是给孩子爱。男性和女性,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质,所以,孩子完整的教育,需要父亲和母亲两方的配合。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相亲相爱,携手同心,孩子才有足够的力量和安全感,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
一般的男孩,从小跟妈妈在一起,和妈妈的接触更多,亲切的感觉就会更多,这是正常的。如果父亲能够适时地,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男孩的爱,也不会给男孩造成心理问题,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说爸爸很想你等,这些行为和动作,能够传递父亲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力量。
父亲从男性的角度,给予男孩坚强、自立、自强、自信、宽容,使男孩感觉到与母爱不同的爱。母爱是细腻、温和、深厚的,而父爱是严肃、刚强、博大的。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与母亲不同。
妈妈应创造条件,邀请爸爸参与男孩的教育,以补足母教的不足。
给妈妈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增加爸爸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爸爸相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会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因此,妈妈要督促爸爸增加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陈默最近学习不用功,成绩中等,对父母越来越没有礼貌,很少主动和爸爸、妈妈说话。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儿子跟心理医生说了很多。
后来心理医生向妈妈解释说,问题主要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孩子说,在学校常有同学欺负他,他不知该怎么办。他很想听爸爸怎么说,可爸爸从没好好陪过他。爸爸总是说工作忙。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孩子闷闷不乐。
现实生活中,爸爸由于工作等原因会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妈妈,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妈妈要提醒爸爸: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学习,给孩子多一些的父爱。
◎建议二:提醒爸爸要当好孩子的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爸爸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维系这个工程的基础,也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环。身体力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蔡依依一直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今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很多父母都前去取经。蔡依依的爸爸告诉那些父母们要做孩子的榜样。
他是公务员,平时就很重视自身学习,蔡依依上学以来,每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他都会安静地学习。孩子看到他那么勤奋,自己就自觉地好好学习了。蔡依依考上高中的那天,他也拿到了自己的硕士学位。
很多孩子听不进爸爸苦口婆心地说教,但是他们可以看到爸爸的行动,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妈妈要提醒爸爸:要适当地放下工作,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在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中,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榜样。
◎建议三:帮助爸爸学习必要的教子技巧
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欢迎。爸爸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子观,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超超出生前,他的爸爸就读了一些教子的书籍。他本来认为只要按照书中介绍的那样教育孩子就行了。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他的那些理论还算实用。孩子也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发展。
可是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爸爸就觉得自己的理论太落后了,孩子出现了撒谎、说脏话、顶嘴等不良的行为,可是自己之前所研究的书籍已经没法适应教育孩子的需要了。为此,爸爸专门报了一个“爸爸学习班”。他还决定将一直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都是不同的,爸爸固有的思想无法适应发展的社会。爸爸意识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子观。爸爸是一生的职业,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教子观,才会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好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