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键009 了解男孩的性格特征

谁说妈妈教不出男子汉 作者:成墨初


男孩独特的性格特征,让他有别于女孩,更好动、好斗、好冒险,崇拜英雄,喜欢用身体和动作来发泄情绪。

教子个案

轩轩的妈妈最近迷上了恐怖电影,每个周末都在家看。她惊奇地发现,儿子竟然也喜欢看,而且胆子比她还大。很多恐怖场景,她吓得发抖,轩轩却面不改色。妈妈问他:“这么吓人,你不害怕吗?” 轩轩却说:“我是男子汉,怎么会怕这些呢。”

轩轩爱打抱不平,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他就会冲上去。有几次,他为了帮别人自己受了伤,还被爸爸批评。妈妈问他:“妈妈知道你讲义气,可是因打架害自己受伤,是不是不值得?” 轩轩说:“妈妈,我实在看不过去了,就是想帮弱者出口恶气,我觉得很值。”

妈妈看着轩轩,心想,儿子许多事情的观点都和我不一致,但挺爷们的,像个男子汉。

教育感悟

男孩和女孩有很多不同点,在性格上也是如此。男孩勇敢、大气、豪迈,比女孩淘气。他们喜欢搞破坏、争斗、好胜。男孩淘气是因为容易被好奇心激发,迷上冒险、探索类的活动。男孩喜欢争斗,是因为心里有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想做追求正义、打抱不平的侠客。

男孩体内的睾丸素,会让他们选择一些激烈、刺激的方式来发泄精力、情绪,进而形成特定的男性性格特征。男孩阳刚、大度、不拘小节,这些品质要从男孩的生活细节中养成。妈妈只有充分发挥男孩的天性,才能让他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常因不懂男孩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一些言行大加指责,进行种种阻挠、限制,从而导致男孩的个性被压抑,变得女性化。男孩天性不喜欢被束缚、限制,他们热爱自由,喜欢各种新奇的尝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铸造男性性格。

给妈妈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不压抑男孩的好动、好斗

男孩淘气、喜欢闯祸、与人打架,妈妈别一味训斥、阻挠。男孩能够在这些行动中,变得勇敢、大胆、坚强、能言敢为,这些气质都是男孩性格中所需要的。男孩的天性正是如此,如果被压抑了,男孩就会变得不阳刚。

赵楷拖着一根棍子回家,表情愤愤然。妈妈心里一紧:莫非孩子在外面打人了?果不然,不一会儿,明明的妈妈拉着明明找到家里来了。明明被赵楷打了一棍子,额头上起了一个大包。妈妈先是道歉,然后进屋问儿子话。

妈妈了解到,明明很霸道,抢同学莉莉的娃娃,还打了她,赵楷看不过去才动了手。妈妈听后说:“儿子,你能够帮助弱小,打抱不平,像个英雄,这是妈妈要夸你的。但是,以后别打人了,多危险啊,可以去找老师啊。”赵楷听了妈妈的话,点头答应了。

妈妈要控制情绪,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如果男孩的初衷好,只是过程和方法不当,妈妈就应该赞赏他的初衷,然后给男孩指点正确的方法。

◎建议二:引导男孩的“破坏”行为

男孩喜欢新奇的东西,喜欢探索和冒险,但是常常因为这种性格惹出很多事端。妈妈要善于引导,让男孩把创新、探索、冒险能力都用于正途。

陈远又在拆东西了,这一次他选择了妈妈的皮箱。妈妈的皮箱虽然旧了,但是还能用,妈妈看见后赶紧走过来问:“儿子,你又有什么创意?”陈远说:“妈妈,我想做条小船,到小鱼池里玩。”妈妈说:“怎么又想这事了,如果掉下去多冷啊,这个不稳。”陈远说,我就想在那里划船。

妈妈知道阻止是没用的,就对他说:“邻居小勇家有个小橡皮圈,我给你借过来吧,别弄皮箱了。”陈远就停止了破坏。不一会儿,他在小鱼池里坐进了橡皮圈,去划水了。

男孩出于好奇心、探索欲、冒险心理,想做一些尝试,这时妈妈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他去试。男孩只有尝试过,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才能放弃破坏性的危险行为。

◎建议三:给男孩行动及思考的自由

男孩的性格,让他讨厌被限制、束缚在固定的空间,做单一的事,这是对男孩天性的摧残。男孩有自己的想法,只要确保安全,妈妈就应该鼓励他去实践。

眼看要到周末了,锐锐激动地对妈妈说:“周末我想去爬山,妈妈你陪我去吧。”妈妈本想阻止,看他那么期待,就约了小易母子俩周末同行。

两个小男子汉一路上又追又赶,玩得满头大汗。锐锐还想和小易比爬树,妈妈嘱咐他俩小心点,就任由他们“冒险”去了。一天下来,锐锐玩得十分尽兴,言语中也充满了豪气。

如果男孩想出去玩,就不要将他困在屋子里学习。远古时代,男人以狩猎为生,他们习惯于在广阔、自由的空间里提升能力,练就男人气概。妈妈给男孩行动、思考的自由权,才能让男孩的天性充分发展。

◎建议四:妥善引导男孩的争强好斗

孩子过于好斗并非好事。妈妈要教会孩子理性地解决问题,让他认识到争斗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宸宁是个5岁的小男孩。他的脾气很暴躁,每次和父母或同伴闹了矛盾,就会乱打人,乱摔东西。通过这种方式,他每次都能最终满足自己的意愿。他的坏脾气大家常领教,但是父母心疼他,从未因此打骂过他。

宸宁现在喜欢用这一套来对付父母。妈妈很有些吃不消他的好胜、好斗和霸道。她担心儿子的个性会阻碍他将来的发展,更害怕好斗使他以后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便时常教育他遇事要理智,不要总想强迫他人遵从自己。

妈妈鼓励他去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还教他与人合作玩游戏。宸宁发现,其实他不和人打架,也能得到想要的玩具或食物。

当孩子的言行中表现出好斗时,妈妈要先分析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把目光多放在原因上,而不是放在行为本身,这样才能找出孩子好斗的根源所在,在孩子产生问题或矛盾时,才能帮孩子理性地解决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