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它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它使人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优雅和尊重。它能收获众人的友谊,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教子个案
小普被人称为“小喂”,这是有故事的。小普4岁时,会自己买东西了,他拿着钱走进超市说:“喂,给我拿一包巧克力。喂,我还要一瓶柠檬水。”售货员有些不乐意地把东西递给了他。小普年纪小,也不懂得观察售货员的表情。
小普回到家,抬起脚就踢门,大声喊着:“喂,快来给我开门。”奶奶跑了过来,他又说道:“喂,帮我拿一下拖鞋。”爸爸走出来说:“这么大了,奶奶都不会喊,怎么老说‘喂’,以后我就叫你‘小喂’。”
晚上,小普对妈妈说:“喂,快点弄晚饭啊,我肚子饿了。”妈妈马上回敬他:“‘小喂’又来啦,我们家可没给‘小喂’吃的饭。”小普听后,脸色马上就变了。他跟妈妈哭诉:“你们别喊我‘小喂’了,多难听啊。”妈妈回敬他:“可以,只要你别喊我们‘喂’就行了。”
教育感悟
男孩不讲礼貌,就会不受欢迎,慢慢就没人疼爱了。小普变成“小喂”后,他也觉得心里难受,说明男孩并非学不会礼貌,只是妈妈忽略了对他礼貌细节的培养。礼貌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动作、一种语气、一个眼神,都蕴含着礼貌。
妈妈想拥有一个小“绅士”,让男孩人见人爱、人见人敬,就要帮他积累各种礼貌小细节,包括一个简单的称呼,都能体现男孩的礼貌素养。小普对售货员、奶奶、妈妈都称呼“喂”,就是对人的不尊重。爸爸给他取名“小喂”,就是想让小普深切体会称谓的重要性。
礼貌关系着男孩的人际交往,礼貌的言行能大大减少人际摩擦,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很多时候,因为一句不礼貌的话,一个侮辱的眼神,导致人际交往陷入僵局。男孩需要走入社会,需要与人和睦、友好相处,所以要让男孩从小学会礼貌。
礼貌是一系列的礼仪习惯,只有不停地反复强化,男孩才能习惯成自然。相反,如果男孩养成了不礼貌的言行习惯,也会习惯成自然,无形中伤害、侮辱正与之交往的人。他人一旦感觉到被伤害,就会渐渐远离男孩,讨厌男孩,这不利于男孩的成长和成功。
给妈妈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培养男孩生活中的礼貌细节
礼貌就是一系列的生活细节,只能在点滴中慢慢积累,越多越好。妈妈负责男孩的衣食起居,常常陪伴其左右,在这方面更有教子优势。
妈妈在生活中,只要发现了男孩的不礼貌言行,就不要忽略,要找适当的时机进行指正。很多时候,男孩并非出于无礼,而是出于无知,无意中冒犯他人。在他的意识中还没有分清楚,怎样的言行才是得体、有礼貌的。
小到称谓,大到待人接物,都蕴含着种种礼仪细节。妈妈要做个细心人,只要发觉男孩欠缺什么礼仪,就要及时补上这一课。只有日积月累的功力,男孩才能成长为一名绅士。
◎建议二:通过游戏、故事让男孩熟悉礼仪
良好的礼貌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游戏和故事是深受男孩喜爱的教育方式。男孩在玩乐中,会慢慢熟悉各种礼貌用语、礼貌言行,这是一举多得的活动。
王鹏的妈妈买了一本故事书,都是讲小朋友如何学习礼仪的。例如,小猪去海龟家做客,它大声喧哗,还·海龟的抽屉,海龟觉得他太不礼貌,下次不再请他。王鹏听完故事后,马上说:“妈妈,我要做一个受主人欢迎的客人,我做客时会乖乖的。”妈妈听后笑了。
妈妈常和他玩角色互换游戏,妈妈扮演主人,他是客人,模仿待客、接客的情景。妈妈请他坐,为他倒茶,还端出了水果。王鹏也礼貌地说“谢谢”,还主动要求帮忙。这些细节,王鹏经常和妈妈玩,已经驾轻就熟了。每次家里来客人了,他都是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礼貌要成为一种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练习。男孩年纪还小,不容易接受种种关于礼仪的说教,若通过故事和游戏,能让男孩与礼貌靠得更近,学得更快。
◎建议三:巧妙指正男孩的礼貌过错
男孩犯了各种礼貌错误,是生活中常有的事。男孩与他人交往,有了不礼貌的言行,妈妈不要当场训骂,要保护男孩的自尊心,私下再进行指正,男孩会更感激。
陈云8岁,他的成绩不错,是班上的尖子生,妈妈觉得脸上很有光。他在家里,谁都不想委屈他,总会把最好的那一份给他。他大大咧咧很自我,妈妈也没放在心上。
前几天,妈妈带他去参加同事的生日晚宴。他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跪着,一会儿又站着,整个人特别不安分。妈妈看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很想说他但又忍住了。等龙虾上来时,陈云的眼睛亮了,马上整盘端到自己面前。
妈妈觉得很丢脸,大家都忙说“没关系,没关系。”妈妈决定,晚上一定要给陈云上上礼貌课,现在先给他留点面子。
老一辈人常说“孩子要在人多的地方批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妈妈若发觉男孩不懂礼貌,要接受他的错误,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私下里进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