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经济气象万千,你的饭碗保得住吗?(1)

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作者:高强


 

商业繁荣的就业“马太效应”

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我们很难用一句话甚至一本书言尽。人们更迷恋对世界的简化。搅一下就见底的物化需求,很容易以强者的姿态替代人们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追求。就业,不但能满足人们的饱暖,还能制造出一系列与道德、艺术相关的衍生品。因而,就业恐怕是人们最愿意提及的物化需求。

今天的商业繁荣,已经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广泛而多样的物质基础。

被无限拉伸的经济变革,其丰富的底蕴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在经济上的裂变乃至突变。新旧交替的意识流冲突、秩序的重构、伦理道德的徘徊、商业规则的确立……一切,都以他们为载体而变得异常清晰。

中国的企业,正以突变的方式,迅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蓝图。历经多次经济洗牌,各类企业或者以野蛮生长的方式从历史的侧翼,出其不意攻出;或者以高贵的贵族身份,从历史的正门大摇大摆地长驱直入……中国的企业,三教九流也罢,鱼龙混杂也罢,总之,在市场的催化下,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的商业空间变得逼仄但充满生机。

众“企”熙攘,却不是乌合之众,他们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持续的成长力,身上有了令世界刮目的气质。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企业排行榜中,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中国有7家,超过了日本。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开市的槌声在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交所响起,中国老百姓日常接触的寻常公司成为国际买家手中最有未来的成长型企业。

2009年底,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香港贸发局主席说了一句让台下正襟危坐的跨国公司老总们摸不着头脑的话,“我认为中国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要去掉一些情怀,一种是自大,一种是自卑,我们要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自大的是中国本土公司,自卑的是跨国公司。几年前,自大的是跨国公司,自卑的却是中国本土公司。如今,角色开始了部分重置。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其巨大魔力在于,改变了中国企业在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让他们可以随意在国外的沃土上“跑马圈地”。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只要是中国的鱼,财气十足,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洋鱼吃掉。收购力拓、收购悍马、收购萨博、收购沃尔沃……抄底,收购洋资产,已成为中国企业见怪不怪的成长方式。

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谈到,“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在开启一个大时代,你一定是一个白痴!”这样一个大开大阖的时代,商业繁荣带给平常百姓最直接的实惠是,有效就业机会的增加。

1978—2007年,全国从业人员数从40152万增加到76990万,年均增加1200多万;三种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70.5∶17.3∶12.2转变为408∶26.8∶32.4,第三产业年均增加近700万人,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就业机会就这样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有了铺天盖地的态势: 

当年为缓解城市生存压力,以不容抗拒的强制方式,把大批知青赶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已是不会再重复的历史。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农民正逐渐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浩浩荡荡涌向城市。2009年,已经有2.3亿农民工驻扎城市,构建了整个人类工业史上最为辉煌的制造业市场。数据来源: 任卫红《我国农民工2.3亿平均月收入1417元》,见人民网。https://pic.people.com.cn/GB/165652/165654/11218108.html

多样性的企业,提供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就业种类。之前简单而刻板的分类模式——工人、农民、商人、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便点击一家招聘网站,上面就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职业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世界总是变化得太快,商业繁荣对社会的冲击力已经等不及一代人的时间,你生活在一个被迅速压缩的时间和空间内。你主动或被动地,迈进一个生气勃勃的现代化社会,你的职业画板上涂满了五颜六色,虽然属于你的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斑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