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未敢唐突①。今既如此,弟虽不才②,‘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③,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④,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费馀事⑤,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⑥,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⑦,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⑧,二人方散。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⑨。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写荐书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⑩,为寄身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11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12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的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唐突——莽撞,冒犯,亵渎。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
②不才——谦词。不成材,不成器,没出息。
③大比——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泛称。以其为全国考生参加的考试,故称。这里指最高一级的会试。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轮,分为三级:头一年为院考,考生为府、县童生,考取者为生员,通称秀才;次年为乡试,考生为一省的生员(秀才)和在国子监肄业的监生,考取者为举人;第三年为会试,考生为全国的举人,考取者为贡士,贡士再经殿试考中者为进士。
④春闱一捷——这里指考取进士。春闱:指会试。以其在春天举行,故称。闱:这里指科举考试的考场。捷:本义为战胜、成功,引申为科举及第。
⑤馀事——这里指小事,无关紧要的事。
⑥黄道之期——即黄道之日。指六吉辰值日之日。《协纪辨方书·卷七·黄道黑道》)称: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为吉神,此六辰值日的日子,诸事皆吉,故称“黄道吉日”。
⑦高举——科举考试高中之意。
⑧三鼓——即三更。古时每过一更即击鼓报时,“三鼓”即三更时击鼓报时,故称。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⑨红日三竿——语本后汉·王充《论衡·卷一一·说日篇》:“日中时,日正在天上,犹竿之正树,去地三丈也。”表示太阳已经老高,天亮已经很久了。多指人早上起得很晚。
⑩投谒(yè叶)——本义为投递名帖求见。这里引申为持荐书投拜,以期关照。谒:晋见。
寄身——托身。
11黑道——“黑道日”的略称。六凶辰值日之日诸事皆凶,故称“黑道日”。见《协纪辨方书·卷七·黄道黑道》:“天刑、朱雀、白虎、天牢、玄武、勾陈者,月中黑道也。所理之方,所值之日,皆不可兴土功、营屋舍、移徙、远行、嫁娶、出军。”
12社火花灯——这里指元宵节表演各种杂耍,张挂各种灯笼。社火:逢年过节百姓举行酬神赛会,表演各种杂耍,以示庆贺,并兼娱乐。社:土地社。引申以泛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