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8)

红楼梦全解本 作者:裴效维


捧上茶果吃茶,宝玉便说:“我们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去,省了闹的你们不安。”于是二人进里间来吃茶。秦氏一面张罗凤姐吃果酒,一面忙进来嘱咐宝玉道:“宝二叔,你侄儿年轻,倘或说话不防头①,你千万看着我,别理他。他虽腼腆,却脾气拐孤②,不大随和儿。”宝玉笑道:“你去罢,我知道了。”秦氏又嘱咐了他兄弟一回,方去陪凤姐儿去了。一时凤姐、尤氏又打发人来问宝玉:“要吃什么,只管要去。”宝玉只答应着,也无心在饮食上,只问秦钟近日家务等事。秦钟因言:“业师于去岁辞馆③,家父年纪老了,残疾在身,公务繁冗④,因此尚未议及延师⑤,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再,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有些进益⑥……”宝玉不待说完,便道:“正是呢。我们家却有个家塾⑦,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我因上年业师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且温习着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读书。一则,家祖母因说⑧:家学里子弟太多,恐怕大家淘气,反不好;二则,也因我病了几天:遂暂且耽搁着。如此说来,尊翁如今也为此事悬心⑨。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这敝塾中来⑩?我也相伴,彼此有益,岂不是好事?”秦钟笑道:“家父前日在家提起延师一事,也曾提起这里的义学倒好,11原要来和这里的老爷商议引荐,因这里又有事忙,不便为这点子小事来絮聒。12二叔果然度量侄儿或可磨墨洗砚,13何不速速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聚谈,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说话不防头——意谓因说话不小心、不留神而说出不妥当的话。

②拐孤——指人的性格孤僻古怪,不近人情。

③业师——语本《孟子·告子下》:“(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旧时对自己老师的称谓。因老师传授学业,故称。辞馆——辞去家塾或私塾的教职。馆:指家塾、私塾。

④繁冗(rǒng融上声)——繁忙,繁杂。

⑤延师——聘请教师。延:延揽,聘请,邀请。

⑥进益——指学识或修养方面的进步和收获。

⑦家塾——本于《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原指周朝二十五家设一家塾以教授子弟。后世引申为一家或一个家族设立私塾以教授子弟,或可兼收亲戚的子弟。下文的“家学”即指“家塾”。塾:本义指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房屋。因古时家学设于巷口东西两侧,故称“家塾”。

⑧家祖母——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祖母。

⑨尊翁——敬词。尊称他人的父亲。翁:父亲的别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要烹刘邦之父,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你)翁。必欲烹而(你)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悬心:挂心,操心,不放心。

⑩敝塾——谦词。谦称自家的家塾。

11义学——专为贫家子弟设立的免费学校。其资金来自官府、家族或个人。因免费办学为义举,故称。至少在唐朝已有义学。《新唐书·王潮传》:“(王潮)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

12絮聒(guō锅)——亦作“絮咶”、“絮刮”。烦扰,唠叨,吵闹。

13度(duó夺)量——估计,判断。磨墨洗砚:泛指伺候别人作文或题字。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如对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