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坛按七作好事①。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②,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故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且说贾珍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意。可巧薛蟠来吊,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说是铁网山上出的③,作了棺材,万年不坏的。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④,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⑤,因他坏了事⑥,就不曾用。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有人买得起。你若要,就抬来看看。”贾珍听说甚喜,即命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⑦;以手叩之,声如玉石:大家称奇。贾珍笑问道:“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着一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按七作好事——人死之后,每七日举行一次祭祀仪式,谓之“祭七”或“做七”,也称“作好事”。富贵人家要做七个“七”,即“头七”(亦称“首七”)、“二七”至“断七”,共四十九日,故称“七七”。关于“七七”丧礼的来源与用意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佛教,其用意是为死者祈福免罪,免除地狱之苦,往生天堂。如宋·俞文豹《吹剑录》:“世俗信浮屠,皆以初死七日至七七、百日,小祥大祥必做场功德,则罪灭升天,否则入地狱。”一说源于中国古代的招魂礼,其用意是希望死者魂归躯体而复活。如清·钱泳《履园丛话三·考索·七七》:“丧家七七之期,见于《北史》、《魏书》、《北齐书》及韩琦《君臣相遇传》,又顾亭林《日知录》、徐复祚《村老委谈》、郎瑛《七修类稿》皆载之,要皆佛氏之说,无足深考。惟《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复也。祭于来复之期,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则不复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说最通。”意思是说所谓“七七”丧礼,就是丧家请僧道为死者招魂,希望其复活,至四十九日还不能复活,则复活的可能就没有了,所以不再招魂。“一阳来复”语本《周易·复卦》:“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王弼注:“朋,谓阳也。”孔颖达疏:“复亨者,阳气反复而得亨通。”原指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一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开始复生。这里引申为人的灵魂回归躯体,从而复活。按:古代确有招魂之礼,而且对招魂仪式亦有规定,事见《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郑玄注:“复者,有司招魂复魄也。”大意是说担任招魂的人(复)用死者的衣服向北连续三次招死者的魂灵,然后给死者穿上衣服。“七七”的丧礼可能就是从这种古礼发展而来的。以上两说皆通,难以轩轾,无非都是寄托生者对于死者的哀思罢了。
②飞升——道教用语。即修炼成仙,飞升天界。汉·王充《论衡·卷七·道虚》:“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或谓)好道学仙,中生毛羽,终以飞升……(人)禀自然之性,非学道所能为也。”
③铁网山——曹雪芹的原文是“潢海铁网山”。是曹雪芹虚拟的地名,但有寓意,即“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脂砚斋夹批语)。
④先父——对自己已故父亲的称呼。
⑤亲王——明代以前泛指皇帝近支亲属中被封王的人,至清代始成为封号,之前并冠以“忠义”等之类的美称。千岁——对王公、太子、皇后等的尊称,表示除“万岁”(皇帝)之外最高的官爵。
⑥坏了事——这里是指因获罪而被革去官爵。
⑦纹若槟榔,味若檀、麝——指楠木棺材板的木纹有如槟榔树皮整齐的花纹,而且散发出檀、麝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