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感觉出发(1)

找一个解释:我们这样读古文 作者:凌性杰


徐国能

我们常常讥笑现在的年轻学生是“草莓族”,意思大约是他们外表光鲜可人,但抗压性极低,容易因为轻微的碰撞而损伤。不过据我观察,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人生发展的忧患意识似乎远在我们当年之上。他们很早就在为“未来”准备,每天忙东忙西,鉴定这个申请那个。当学生的那种快乐似乎是很淡薄的。不像我们当年,做学生时就安安心心地做学生,终日向往的是杨牧在《叶珊散文集》里的那种生活方式,实况大约就是徐志摩笔下“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到草绵绵处寻梦去”那样。回想起来,当时的悠游有着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文史科系的学生,纵使在社会上属于百无一用的书生,但是最起码可以到中学教教书,足以养活自己,有一个尊严且小康的开怀人生。学校是我们的桃花源,是可以适性而生的一块梦土。

曾几何时,“当老师”竟成为一种奢侈,即便搭上了这个已过分拥挤的班车,仍然有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辛酸。我过去认为当老师是极喜乐的,一开始的时候是知识、技术上之传递。每见学子日起有功,如苗之抽长茁壮、欣欣荣荣,想其日后蔚然成荫,而自己也是那清凉的灌溉者之一,此生毕竟不虚,其乐足以浮一大白。为师之乐次在教学相长,学生无论贤愚,以其生命之经验、生活之感触回应师者所教,其中必有可思可悟之处,一时灵感泉涌,忽透天机,其乐正是捻花而笑的瞬间。为人师而最乐者,莫过于找到志业的传人,虽说人生营营世间无异于蝼蚁,苟求生活之安适满足便堪称成就,但我以为人人心中多少还有一分理想的执着,或许还存一丝淑世的盼望,但限于生命,那却总是每个人的未竟之渡。倘若有一修养和能力皆堪信任的后生承传了那理想的薪火,为人类文化保留了一点质量,其乐便是孟子所说“王天下而不与焉”的至乐了。

回顾我的生涯,真要感谢那些勤于付出而不计回报的老师。近年来有不少朋友怀抱着理想投入这个行业。现在的学生早慧,家长的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学生与家长对班级该怎么经营和书该怎么教都有自己的见解,同时面对多元社会的多元价值,老师一方面要传达某种“正确”,但亦须尊重与包容那些另类或非主流的思想言行,其中分寸的拿捏,真是需要智慧与用心。同时现下的教育政策摇摆不定,考试题目刁钻灵活,为了学生的成绩,做老师的更须煞费苦心地与时俱进,将学生训练成能征惯战的考场英雄。大家见面聊起,都是不免感叹“书是愈来愈难教了”。

当老师本来就很困难,张爱玲就曾经说过,那难处在于“又要做人,又要做戏”。在我的朋友中,有几位在中学任教是极为成功的,所谓成功,并不是得到了什么“优良教师”的奖状,而是我曾听见表现卓越的大学生,很自豪地说某某是我的高中国文老师,而我也知道在升学主义挂帅的今日,他们并不是那么在意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国文科的分数有多高,而是努力让学生懂得文学、真心爱上文学,从此人生便比别人有了多一些的风景,因此他们并非得到学生的喜爱,而是得到学生的尊敬,他们从不弘扬自我,而是传递文化。近来我渐渐体会他们成功的秘诀,那就是“真诚做人,决不做戏”,我认为他们以实践,将教育工作推向了一种新的高度。

吴岱颖和凌性杰一直是我们师大国文系引以为傲的绝代双骄,他们的成绩是那样的好,教学是那样的投入,以才子、真儒而为良师,无怨无侮地将虹霓般的才情化作灌溉青秧的春雨,同时永远那样谦和地保持进步。

在他们之前,师大出身的散文名家有颜昆阳、龚鹏程、刘墉、钟恰雯等,诗人有席慕蓉、罗任玲、陈义芝、陈黎、陈大为等,另外,罗位育与陈灿都是极有名气的作家兼高中老师。岱颖和性杰先后从师大毕业,继承了光荣的传统,他们是深情而精致的诗人,是从容与深刻的散文家,也是以学问和才气,将“国文老师”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圆满的高中老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