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饭局经济学 第1节

饭局经济学 作者:郑建斌


在今天,每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和“饭局”都有着不解之缘。“饭”关系着你的生存质量,而“局”决定了你的发展前景。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局”的作用就变得比“饭”更为紧要。

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中说,“政治既然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不可否认,在中国“关系”作为一种隐性的社会制度,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统治力。在求职、升官、解决难题、争取权力等方面,完全不利用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越是在中小城市,关系的作用就越明显。在某些地方,关系也就是官场和商场的实际通道和游戏规则。

人与人之间关系链接的渠道有很多,同学、同事、亲缘、乡缘等等都是关系的纽带,而如果想使关系更“铁”,同盟更紧密,饭局是最普遍也最有效的途径。

既然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饭局,那么解析饭局、操纵饭局的学问就不可忽视。饭局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却又现实的学问,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别有洞天。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天要吃的。请人吃饭是一种很深厚的友谊;而接受他人宴请,则是受了很大的尊重。这一来一往间,人情也做了,感情也交流透了。中国式饭局,也是关系融合之道。“饭局社交”中,有组织,有派系,有阴谋,有利益,人们互通信息,互相依存,通过饭局形成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圈子,并且这些圈子将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们不需要为饭局文化唱赞歌,但是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立足,都要顺应它的潮流,了解当下人情世故的基本特征,这样才不会被冷落,以至逐渐成为只能站在圈外看圈里红火热闹的边缘人。懂得利用中国的饭局文化,才可能为我们自己找到生活和事业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枢纽。

人生是要分阶段的。在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都要符合你在这个阶段里你的身份和地位。在“饭局”这一社交活动中,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处于需求者的位置,也就是饭局的组织者和邀请者。我们要在饭局中结交对你很重要的关键人物,寻求支持与合作,把这一个个的“局”做好了,你才有可能在下一个人生阶段的饭局中,成为被人需要的“赏光者”。当然,此时饭局之局依然不会停滞,因为你还需要更好的位置,更多的资源。

在人脉、关系网、社会资源被看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饭局的纽带作用也日渐突出,一个个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局”等待你以妙手推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成心中的目标。

一场饭局,既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圈子,所谓资源,所谓能量,所谓交易,最后通通绕不过饭局。我们收集诸多古今官场、商场、职场、关系场的精彩之“局”、代表之“局”和那些劳而无功甚至起了不良影响的“反局”,解析其中关系与利益博弈,评说“局”外功夫。当你能够以相对合理的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换取比较满意的资源与人脉时,对于饭局经济学,你就已经取得了登堂入室的资格。

很多事往往会因为一场饭局而改变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靠的是实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饭局社交”为我们打开了许多平时不曾留意的窗口,推动了我们手中一些具体事务的进程。

在酒场中,你可以获得许多甜头,而且这些甜头是平时根本不可能得到的。在酒场中,也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你曾以为一直解决不了的。做社区工作的赵副主任,有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

这个街道想建一个游泳池,需要200多万资金,多次向上级打报告,却一直没有结果。后来有人给街道赵副主任支招,说在酒桌能解决这件事,比打报告要灵得多。于是赵副主任请了主管领导到酒店喝酒。席间当他委婉地谈起了这事时,几个主管领导先是哼哼哈哈,不作回应。酒过三巡后,领导们的脸红了,声音也大了,话也多了起来。赵副主任见状,又提了一次关于建游泳池的事。其中一位领导听了,粗着脖子说:“我们在喝酒,你谈什么游泳池,这样吧,你要是把这瓶白酒给干了,这事就成了。”

赵副主任本是有些酒量的,见领导放话,一咬牙就把这瓶里剩下的酒全喝干了。

领导一见,大声说:“够意思,实在够意思!”酒桌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赵副主任那晚醉得一塌糊涂,但建游泳池的资金不久就批下来了。

有些事情,办不办与主管者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但是他们手中的资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给人的。是否符合政策法规是前提,而酒桌上的应酬到不到家,气氛到不到份儿,却是一副极为关键的催化剂。类似这样的故事到处都是,如果一个人拒绝上酒场,几乎可以等同于自毁前程。正因为酒场公关有“摧枯拉朽”的神效,所以大家一边批判着,一边又享受着它的好处,酒场公关也就成为职场、官场、生意场中最让人心领神会的潜规则。

有些人远观别人获得成功,获取财富的过程,总觉得他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运气来时,挡都挡不住。但不知你是否这样想过:成功为什么总是亲近他而不亲近你呢?你是否也拥有他们那种不停地寻找成功之路的热情和主动呢?

2006年8月18日,李伟创办的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正式挂牌,这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990年,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伟踌躇满志地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之后,他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代理商。他说:“我对经营新项目有着特殊爱好。”

1996年,李伟才真正找到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热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千层雪”等冰淇淋一支卖到4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这就是当时李伟最想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想法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由于当时“和路雪”刚进入中国市场,仅在一线城市销售,像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根本不在联合利华的考虑范围之列,因此当李伟跑到“和路雪”设在北京的总部要求做河南总经销时,对方根本不予理睬。

执著的李伟没有气馁,先后到北京跑了不下10次,对方被李伟锲而不舍的诚意所感动,“和路雪”总部开始对郑州市场进行评估和考察。

在对方到郑州进行最后一次考察时,李伟从朋友那里借了2000元钱,在郑州最高档的酒店请对方吃饭,甚至不惜投其所好,和一帮哥们儿在餐桌上绞尽脑汁跟对方大侃足球,结果对方心花怒放,当场决定让李伟“试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