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忍耐(4)

潮的人 作者:李利忠


◎ 翁文灏:尽国民责任

翁文灏在《我的意见不过如此》一文中说:“因为国家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如果直接可以救国,当然应该奋勇地去做。万一没有这个机会和力量,至少更应尽力做我们分内的工作,不管成败利钝,我们将我们的工作做完了,总算尽了我们的心力。好像当义勇军的,把他的子弹放完了,就是死在沙场,也算尽了国民的责任。光荣虽有大小,意义差不多一样。”

◎ 朱生豪:痴情莎士比亚

1944年12月,独自承担起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重任达十年之久的朱生豪,贫病交迫,心力交瘁而死,年仅32岁。在给爱人宋清如的信中,他曾这样写道:“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莎士比亚)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 曹聚仁:抵制洋货也失败

曹聚仁平素都穿一袭蓝布长衫。这种服饰,当时少有人穿,且多是一般杂役,有点身份的,都洋装在身,以应时潮。关于自己为何穿蓝布衫,曹聚仁后来有一点说辞。那是五卅运动之后,还是热血青年的曹聚仁,曾自下决心,一定要抵制英国货。于是,3个月不坐来自西洋的电车;还有,也不再穿英国尼龙货。不穿英国货,那就以国产绸缎替代。不料国货纺织印染技术不过关,常常褪色。穿过之后,下水一洗,衣裳就变形走样;这且不说,颜色更变得“丰富多彩”,直如一幅“国际版图”。没奈何,只好穿布衣。布衣最方便的是流行已久的阴丹士林。式样——长衫。颜色,称“蓝布衫”。在曹聚仁,这一穿就是10多年。不料到最后,才知道阴丹士林也是“洋货”,“抵制”失去意义,只好叹息自己国家各方面落后不及人罢了。

◎ 邱清泉:传统士大夫遗风

邱清泉1902年生于温州一个耕读人家,因年轻时苦修经书典籍,国学基础深厚,加之性格刚正、意志坚定,颇有传统士大夫的遗风。1944年,他于滇西反攻作战返回昆明途中大有感慨,曾赋诗云:“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生意哀怜驱羸马,道心消逝伴朱轮。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他的《征途过郓城》云:“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别。宅第尽废墟,道路人踪绝。鸟雀绕枝头,蛇鼠出野穴。不知人意苦,但闻声哀咽。何处是青山,定多杜鹃血。入夜秋风起,云浮月明灭。鸿雁何悲鸣,征夫心胆裂。故园人岂知,天际愁肠结。”亦颇能见其心中辛酸之块垒。

◎ 孙中山见蒋介石:“一定会成为革命实行家”

1910年6月,孙中山自檀香山到日本,停留两周。在此期间,经陈其美介绍,孙中山约见了蒋介石。孙中山对蒋的印象没有详细记录,只有一个简单说明,认为“他一定会成为革命实行家”。蒋介石自己则记得很清楚,几十年后,1963年他在台湾的一次讲话中说:“我永远记得,总理说:‘革命的青年应该不计名位,而要为革命任务牺牲、奋斗。美国建国英雄华盛顿,也并不是由他一个人的力量造成的,而是由千千万万无名的华盛顿共同奋斗,为他们的领袖华盛顿牺牲而造成的。我们革命者,不是要成为有名的华盛顿,而是要成为无名的华盛顿——无名英雄。’我听了这个训示之后,就决定了志愿,要实践这个训示,绝不辜负总理对党员的期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