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晚清之时,清王朝比任何人更早地意识到了八旗军制的没落,所以朝廷负责军事的部门一下子设置了两家,一为陆军部,一为军咨府,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设置三十六镇新军。
要建新军,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军官!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高素养的军官,绝无可能出现高素养的军队,这是常识。可天地茫茫,四海无涯,上哪儿去找高素养的军官呢?
只能是自己培养。
人才这种东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只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教育出来。
所以晚清时代,为创立新军,先在各省成立了陆军小学,招收高等小学的毕业生,学习三年才能毕业。课程方面,数学要能够解析二次方程,物理要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化学要晓得元素周期表。除此之外,学生每天还要出操两次,光着膀子狂奔几十公里野营拉练。
考入陆军小学的学生,不只是解方程和光膀子狂跑,朝廷有旨,学子是帝国的未来,每个学生的衣食住行,统统由朝廷包了,发衣服,给饭吃,每个月还有不少的零花钱。只不过拿钱的时候,校官会严肃地问你:你丫拿的是谁的钱?你必须要响亮地回答:拿皇上的钱。校官再问:你丫吃的是谁的饭?你必须要响亮地回答:吃皇上的饭。如果你抬杠拧劲不这么回答,那这钱就不给你花,饭也没得吃了。
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考陆军中学了。
晚清的陆军中学只有四所,一中在直隶清河;二中在西安;三中在武昌;四中则在南京。陆军中学的学制,只有两年,课程却囊括了现在大学的全部教程,学生要学高等代数、解析几何、高等物理和化学。看看这课程,我们就知道晚清时的中学生,水平大致和现在的大学生相当。所以陆军中学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被送入各省的军队中,先当一等兵,六个月后再送回到保定军官学校,等于是回炉重造再读两年大学,然后再送回部队,还是先当大头兵,但最多六个月,就可以当个排长了。
大学本科学历,混在晚清最多不过是个小排长。可知大清帝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远不是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