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礼仪论(6)

所以,北大兄妹 作者:萧百佑


除了仪态的训练,每个孩子的礼仪训练也必不可少,这些在家里都有明文规定。端茶给客人的时候必须站着,双手捧杯,弯腰递给客人;碗筷一定要摆放整齐方可请客人上桌吃饭;吃饭之前一定要请客人先用,客人动筷方可动筷。

最初孩子们吃饭是没有规矩的。妈妈一喊“开饭了”,一群孩子便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坐到饭桌上,开始大快朵颐。时间久了,我觉得这样实在是万万不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当初我年幼的时候,如果父亲在饭桌上没有举筷,那几个孩子即便是饿得胃疼也是动都不敢动一下的。这个传统,这个规矩,必须在我们家传承下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明白什么是礼仪,什么是长幼有序。

这一天吃饭,我一开始并不作声。看到萧箫夹了一个鸡腿的时候,我抢先一步,把这个鸡腿从她的筷子上夺了过来,放到了自己碗里。这一点,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现在大多数父母,只要有一点好吃的,都忙不迭地往孩子的碗里送,谁还会从孩子口中夺食呢?

“爸爸……”萧箫愣了一下。

“你们都放下筷子。”我严肃地说。

孩子们看了我一眼,再看看妈妈,知道从妈妈那里是得不到什么支援了。于是无奈地放下了筷子。

“孩子们,我想问你们。为什么大家都想吃鸡腿?”

“因为鸡腿好吃。”萧君说。

“对,鸡腿好吃。正因为鸡腿好吃,人人都知道鸡腿好吃,所以人人都想吃鸡腿。但是大家都想吃了,一只鸡只有两个鸡腿,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说话。

“爸爸平时教你们,长幼有序,任何事都有先后,都要事先谦让长辈。所以,有了鸡腿,当然是长辈先吃,你们说对吗?”

孩子们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说:“对。”

“萧箫,我问你,如果姑姑来我们家做客,那么鸡腿给谁吃?”

“姑姑。”

“为什么?”

“因为姑姑是客人。”

“很好,你领悟得很快。那如果姑姑没有来呢?”

“爸爸,因为家里爸爸最大。”

我笑了起来:“你说得对,这个鸡腿奖励给你。萧尧,我问你,如果爸爸出差了,鸡腿给谁吃?”

萧尧大声说:“妈妈,因为除了爸爸,妈妈最大。”

“如果妈妈也出去了,家里就剩你们四个小不点吃饭呢?”

“那就我吃,因为我比他们都大!”

我大笑道:“错!你应该让给妹妹,因为我们都是长辈、你们是平辈,平辈里就你一个男孩子,她们三个都是你妹妹,你要谦让幼小。”

萧尧无奈地叹口气:“说来说去,我就是轮不到吃鸡腿。”

这一下,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我停住了笑,继续说:“人人都想吃鸡腿,但不管是什么情况,礼仪不能乱,这个顺序不能乱。爸爸小时候,要是你们爷爷不说吃饭,谁也不敢动筷子。现在我们家也要有礼仪。以后吃饭,全家人坐好以后,你们要先请别人吃饭,看到别人动筷子以后才可以开始吃。来,我们演示一遍。”

四个孩子认真地喊道:“爸爸吃饭,妈妈吃饭,哥哥吃饭。”

“好!”我点点头,拿起了筷子,夹起了碗中的鸡腿,放到萧箫的碗里,“行了,你们也吃吧。”孩子们这才纷纷动筷吃了起来。

这条餐桌上的规矩,雷打不动地在萧家坚持了20年,四个孩子们从未越雷池半步。相对于如今许多不待父母做好饭便急匆匆上饭桌的孩子,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这套吃饭的礼仪,在中国古代便有之,但随着时代变迁竟渐渐隐没了,我不仅要将它一直坚持还要传承下去。

我对孩子们近乎“宫廷式”的礼仪训练,还表现在几个孩子的称谓上。萧尧四兄妹年纪都差不多大,每个孩子相差不过一两岁,有时候彼此叫起来,一不注意便会以名字相称。这一点,对于恪守中国古礼的我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我给孩子们定下了一条规矩:对于萧尧,三个妹妹必须统一叫哥哥,如果不小心叫了萧尧的名字,萧尧有权力“掌”妹妹们的嘴;妹妹对姐姐也一样,如果萧箫、萧冰叫了萧君的名字,萧君也有权利“掌”她们的嘴。这套听起来严苛又有些可爱的规矩,孩子们如今说起来都觉得有趣。几十年来,长期遵守着这个规矩,孩子们哥哥姐姐都已叫成了习惯。有一次开起玩笑来,萧冰不小心叫了萧尧名字,萧尧便说笑道:“我是否可以掌你的嘴呢?”于是家庭里便洋溢起欢乐的笑声。

在我的悉心调教下,这套“宫廷式的礼仪训练”不仅没有成为孩子们的束缚,反而给了他们更多的欢乐,也使他们拥有了落落大方的仪态和优雅得体的谈吐。这四个与现今“90后”完全脱节的真正“非主流”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礼仪少年”。倘若中国有礼仪之邦“文明礼仪奖”的话,他们当之无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