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可能决定你的一生。然而大多数人在选择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不够谨慎,我们常常会参照父母的意见,会看这个行业是否有前景,是不是有发展潜力。我们关注这个行业本身,但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兴趣。兴趣是能够带动一个人不停前进的重要因素。
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职位可以很低,环境可以很差,但是你要明白这是你感兴趣的事情,这就足够了。有了兴趣这个易燃点,你就不用担心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不会爆炸。因为兴趣会推动你去大踏步地朝前走,助燃你的人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你的职业目标,也是实现你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如果你整天做着一个对你来说索然无味的工作,它的前景再好也与你无关。你的潜能不能被激发,自然就不会有成就感,不会有坦然的心境和很好的业绩,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赞扬,更不能影响和帮助别人。
选工作要长远规划和眼前利益相结合
怎么挑选工作?如何为自己的事业定位?这是刚面临工作的青年人都要面对的困扰。其实,很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无非就两种情况, 要么“高不成”,要么“低不就”。
对于求职者而言,好的公司,并不是马上利用员工,而是善于创造长远利益。这也就要求,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注重短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个人的长远发展,要学会为自己的事业做长远的定位。
不要只关心单位在几个月之内所给予的待遇怎样、住房能否落实、奖金有多高,而对用人单位的培训条件、继续教育的计划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忽视了职业的发展前景。还有求职者抱着“做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能挣大钱”的心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很多用人单位很是反感,所以一些这样的求职者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仍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事实上,一份好的工作,必须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必须能够帮助你实现自己的远景目标。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
孟缘是一个目光长远的女孩,从学习到就业,她都是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
当年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她同样坚持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自己非常年轻,与赚到多少钱相比,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重要。以后几年的工作中,她不太计较眼前的一点儿小钱,也舍得在学习上进行投资。
三年过去了,孟缘成了一家小公司的销售经理。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很重要的原因是面试时,这家公司的领导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绘打动了她,而且,这个高职位给孟缘的成长空间也很大。
直到有一天,孟缘的爸爸突发疾病,需要大量的住院金,孟缘跑到银行取钱,才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她的存款还不到两万元。
孟缘开始郁闷了,工作了那么多年原来只存了这么一点儿钱。她进行反思,自己并不是一个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人,只是她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工作,这些年,她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没必要的冤枉钱,实际上她只不过是疯狂地学习,但却并未给公司和自己带来有效的收益。
终于,孟缘懂得了一味只关注学习和成长而忽略了金钱的累积,也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李开复先生讲的“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和正确地关注自身利益并不矛盾,实际上,规划要长远,拿钱要及时,是挑选工作的不二法门。虽然很多网站和媒体都告诫求职者,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儿,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牵绊住,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要赚多少钱更重要。可是,如果一年后,看不到实际上的经济收入,那么就需要反思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怎样才能让利益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中了老板们的糖衣炮弹,才能在兼顾长远规划的同时,把该争取到的利益都尽量争取过来。尤其在刚找工作的时候,切记不要在听了一番老板关于公司将来宏伟远景的精彩演说后,就轻率地委身于这家公司。一定要提醒自己三思而后行:自己能给公司带来什么,自己能从公司得到什么?把空中楼阁当做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是职场里最大的“杯具”。 “你应该找这样一个公司,它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动力,希望你马上给它赚钱,而是会给你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李开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