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科利尔别墅中的尸体(5)

囤积是种病 作者:(美)兰德·弗罗斯特


的确,囤积行为带来的悲喜参半的复杂情绪使之与所有的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有所区别。但在很多方面,囤积症却与冲动控制障碍(ICD)的特征相似。冲动控制障碍的特征在于,即便明知某种举动是危险或有害的,患者仍无法抗拒实施此举动的冲动或欲望。实际上,偷窃癖,以及囤积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迫性购物,都被归类为冲动控制障碍。由于病态赌博与冲动性购物一样都属于冲动控制障碍范畴,我们决定弄明白前者是否也与囤积症有所关联。我们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寻找有赌博方面问题的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乱堆东西、过度购物以及不愿扔东西的人,在有严重赌博问题的人里占的比例比在没有赌博问题的人里高得多。以上提到的这些病患的共通之处,除了控制力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机会主义心理。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有一名嗜赌者曾向我这样描述他的经历:“在便利店远远看见柜台上的刮刮卡彩票,我就会想:这么多彩票中必定有一张上有奖,说不定还是100万美元的大奖呢!机会就在这些彩票中,我又怎能弃之离开?” 当囤积者们谈及他们想得到的物品时,也会说相同的话。

然而,虽然囤积症和冲动控制障碍在获得物品方面的心理有相似之处,在丢弃物品障碍和囤积物杂乱无章方面二者又不尽相同。在囤积症中,患者对待丢弃物品的情绪反应让人更容易联想起焦虑症和抑郁症。最近,认为囤积症应在下一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亦称“DSM-IV诊断手册”,即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独立成为一种疾病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关这项计划的研究和决策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严肃谨慎地进行。

在囤积症中,正常和非正常行为的界线很难划定。我们都会对自己的物品产生感情,会收藏别人不会收藏的东西。因此,我们在一定意义上都有些囤积倾向。收藏者对收藏的狂热,人们不愿抽时间收拾东西的拖延心理,以及保存人生重要纪念品的人对这些物品产生的感伤怀旧情绪……所有这些都可以被称为囤积情结。然而何时,又是为何,这些本是稀疏平常的经历却逐渐演化成了囤积症?又是什么在背后驱使着这些难以自控的收藏者为自己、为他人营造出难以居住的环境?他们为何屡屡越界?我们会尽可能在本书中解释这些问题。

大约15年前,我接到了一位名叫艾琳的女士急切的电话。她是通过联系强迫症基金会(OCF)寻求人帮助解决囤积症问题时找到我的。(近几年来,联系强迫症基金会获取囤积症信息的人数大幅增加。)当她得知我正在做这方面研究时,她几乎是乞求着要加入我们的研究对象。艾琳现年53岁,刚刚和丈夫分开。她有一双儿女:13岁的女儿在寄宿学校住校,9岁的儿子和她一起住。艾琳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兼职销售助理,她在现在的房子里已居住了20余载。整整几年了,她的工程师丈夫一直在劝说她清理掉家里的杂物,然而杂物增增减减,却从未被彻底收拾干净。最终,丈夫向她下了通牒:要么扔掉杂物,要么分开。艾琳始终不忍心下手整理,所以丈夫离开了。现在艾琳整日担心在即将来临的离婚中她会失去孩子的抚养权。

许多囤积症患者的行为都带有明显的主题,比如惧怕浪费、经不住机会的诱惑,或依赖物品带来的舒适和安全感。以上特征艾琳全部具备,她将作为本书中第一个人物出场(见第一章)。而书中介绍的所有囤积者们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囤积背后的驱动力,并且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

书中介绍的人绝大部分都聪明绝顶,这绝不是机缘巧合。因为虽然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它的发生很可能源于一种超凡的能力。每样物品对于囤积者来说都包含非常丰富的细节:一般人在翻阅杂志文章内容时往往对封面的色调视而不见,但当我们留点心注意一下色调在舒缓情绪方面的特殊作用时,这本杂志的意义便被放大了。从这一点来说,囤积者眼中的周围环境会更加丰富多彩,与普通人眼中的环境相比也就大相径庭了。无论我们在囤积者身上发掘到的是无限潜能、无限信息,或是对物品的无限利用抑或无限的废物,都不能否认的是:书中的人对待与处理物品的方式完全超越了社会常理的限制。

囤积症带给患者的痛楚与羞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感谢那些为了本书勇于分享自己人生故事的人们。我们对书中人物的名字以及与他们讲述的故事没有密切关系的身份信息作了改动,以保护他们的隐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