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拯救亚洲(1)

金融往事 作者:(美)迈克尔·刘易斯


拯救亚洲

保罗·克鲁格曼①与杰里米·卡恩

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亚洲金融危机都将被记入史册。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是有衰退记录以来的早些年里,都没有出现过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如此大范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拉丁美洲曾经是经济最为动荡的地区,但现在已经不再是了。与亚洲的崩溃相比,1995年的龙舌兰风暴确实是小儿科,即使算上80年代那次可怕的债务危机也是如此。

而且亚洲离衰退的谷底还相差甚远:由于流动性看来已经陷于枯竭,亚洲的实体经济已逐渐变得更加虚弱而非好转。香港刚刚宣布其经济增长在1998年的第一个季度萎缩了2.8%,这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经济学家预测印度尼西亚今年的GDP将会下降惊人的15.1%,而美洲战后最大的一次衰退则发生在1982年,当时经济缩水了大约2.1%。此外,经证实,日本的银行坏账不是之前宣布的5 500亿美元,而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1万亿美元。这些坏消息带来的影响现在人们已经能亲身感受到,美国股票市场的敏感反应就是一种表现。

已经有很多人在对那些指责这次灾难的言论进行反攻。这是对亚洲的过失或者那些罪恶的投机者的邪恶行为作出的惩罚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在渔翁得利还是火上浇油?这些疑问的关键点在于:究竟是谁妨碍了亚洲对这次危机发生以及对下一次危机扩散的预先防范。但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现在该做什么?我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财政部和受到波及的国家—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一直应用到今天的A计划?或者到了执行B计划的时候了?那么B计划又是什么?

答案是应该慎重考虑B计划,这很明显—除非没人(甚至那些A计划的严厉批评者)愿意公开进行讨论。但在此之前,让我们反思一下这一切产生的根源。

亚洲:错在哪儿?

到现在为止,关于亚洲如何崩溃的观点听起来相当的熟悉。至少从某一方面来看,亚洲的危机是对其错误的惩罚。甚至在繁荣时期我们也要懂得应该懂得的东西:“亚洲价值”后面另有隐情,这么多亚洲商人的成功并非依赖于他们知道的东西,而是他们认识的人。特别是裙带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后果,如没有目的的投资—曼谷郊外毫无必要的办公大楼,以及韩国家族企业集团(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大型企业团体)的种种自私行为,只要借款者与政府有良好的关系,当地的银行就乐于资助这些家族企业。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就在危机发生前,当国外银行还在向外贷款且印度尼西亚债券的信用等级被评定为Baa(对平均信用价值而言)时,正面打击便已开始到来:韩国大企业垮台、泰国金融公司倒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