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定律是这么说的:“任何一个项目,只要能把它分解成足够小的,并且都是可以预测的部分,那么就能不花一分钱地完成它。”
吉米·威尔士带领一个小小的团队,创建了维基百科②,打败了有史以来最牛的工具书。而这个团队中大部分人都是义务工作,是没有报酬的。
《大英百科全书》出版于1770年,至今已经修编了百余次,在过去的250年中,花费在编纂以及修订上面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
而另一方面,维基百科无论在内容、受欢迎程度、咨询更新方面都好过《大英百科全书》无数倍,却几乎没花一分钱。这对任何一个人,乃至数千人的团队来说,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如果把一份项目计划,以句或段为单位细分成成千上万的小的部分,那就是可以实现的。维基百科正是充分理解了土耳其机器人定律的精髓所在,不指望少数几个拿着高薪自称为专家的人,仅仅依靠组织松散的协调合作,无数有知识的人们乐于为知识库添上个一砖半瓦,维基百科就这么蓬勃发展起来了。
最初的土耳其机器人是一台用来陪人下象棋的“电脑”,它跟《大英百科全书》诞生于同一年,由一个叫沃尔夫冈·冯·坎普林的人发明的。实际上,它压根不是什么“电脑”,仅仅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人钻到箱子里藏起来,假装成电脑的样子。
亚马逊公司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并以同样的名字推出了一项服务。任何个人或者公司都可以在土耳其机器人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任务,之后就会有一个看不见的人来把这个任务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分别找人去做就行了。这虽然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只用花很少的钱就能完成,还无需去跟别人打交道
举个例子来说吧,约翰·詹奇对我进行了一个采访(大约40分钟的录音),他把这个采访录音上传到网站,使用土耳其机器人来整理录音。只需要付给网站一些钱,网站就会把这段录音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打包分派给一些匿名劳动者,每个人都只需整理一小部分。用不了3个小时,被汇总整理好的访谈记录就能打印出来寄给约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