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误以为强烈投入就是同在,当他们充满能量或极度投入某个人或活动时,就以为自己是同在的。沉迷的状态是强烈的投入,却没有同在;沉迷的人强烈执著于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却没有真实参与的同在。沉迷的恋人特别执著于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而不是与自以为深爱的对方产生亲密,他们陷在自以为的浪漫之中,反而妨碍与对方真正同在的能力;在强烈的欲望中感到苦恼,却误以为是爱或同在。
同在不一定需要意识的觉察,甚至可能在睡眠中与人同在。睡觉的母亲可以整夜与小宝宝同在,小孩只要有一点不安,就足以唤醒母亲。关系中的人可以在忙碌时,仍然保持彼此的同在。距离并不重要,彼此亲密的人即使是身体的分离或死亡,仍然可以持续感觉到伴侣的同在。有人可能会辩称这只是良好“内心恒久对象”的迹象,把对方的形象内化到自我里面,成为持续的记忆。我们相信内心恒久对象的发展要依据双方高度的同在,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会通过彼此持续的同在而有共鸣。空虚和不与人同在。同在表示注意和投入当时的情境,与人同在时,就会呈现出自己。空虚则是放弃自我,空虚时,就没有真诚对待自己的真实本质。人可以同在而不空虚,或是同在却空虚,也可以不与人同在而不空虚,或是不与人同在而且空虚。表一描述出这些情形:艺妓(照顾者)虽然同在,却是空虚的,他们想讨好别人,无法为自己负责。这种情形也可见于“母亲症候群”:为人母者放弃自己的兴趣,以讨好和照顾家庭。重点在于放弃自我以讨好周围的人。艺妓的顺从姿态,常常是害怕被抛弃。
战士就像艺妓(照顾者)一样,同在却空虚,他们为了和敌人搏斗而丧失自我。战士的姿态是拒绝如实接受情境,为了“更崇高”的政治目的而放弃自我。他们是斗士,但其攻击姿态的背后,其实是害怕生气或破坏的冲动。歇斯底里既不同在,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已失去自我,常有潜在的恐惧,害怕而不愿体验热情。他们害怕体验身体中的情欲冲动,借由让自己空虚而放弃自我。着迷和成瘾则是以其他方法放弃身体的感官,成为麻木的人。这些情形都是既不同在而又空虚的状态。成功者是充满能量的人,这样的人虽然真实,却无法与人亲密。他们并非真正与人同在,但没有放弃自己的价值感或道德感。他们全心投入活动,表示内心深处害怕失败、无法接纳自己。许多企业的经理人、执行长即属于这种类型,他们隐藏真实的自己,但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价值感。真实的人是与人同在的,可以与人亲密。他们没有放弃自己或原则,所以能与人有真诚的对话。
在关系中,人会倾向寻找某种类型的对象,也就是他们的“缩影”(microdot)。7例如,一个不同在也不空虚的人可能与歇斯底里的人建立关系。各种组合都有可能,从互动的位置中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在此需要注意,亲密关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双方都同在而不空虚,所有其他组合都会产生控制和隐瞒,而限制了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