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jealousy)是另一种很难在关系中处理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大多被用来控制对方的行为:我因为你的行为感到受伤,所以你必须停止这种行为!其实嫉妒就像所有感受一样,是自己产生的,它的根源是早期童年的不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够好、担心被遗弃。嫉妒时,会把对方看成比自己还重要,重心从内在转移到别人身上。从正向的角度来看,这种投射是对他人的极大肯定;从负向的角度来看,伤害和嫉妒会被用来控制和占有别人。如果嫉妒被用来控制他人,任何关系都会受到破坏;如果是分享嫉妒,就可以从正向的角度来看:双方会因为彼此重视而高兴(只要彼此同意不让这些感受掌控行为)。可以分享嫉妒时的受伤感觉,但不要求对方改变行为。如果对方对这些可怕的受伤感觉有敏锐、了解和接纳的回应,就可以产生高度的亲密和关怀。具有接纳氛围的亲近关系中,彼此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来讨论过去的问题,并疗愈童年受到伤害、排斥的旧伤。
分享哀伤和受伤的感觉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管为了什么原因哀伤(sadness)或受伤,都容易被别人从负面的角度解读。另一种常见的想法就是不应该与人分享哀伤,应该让爱我们的人快乐,而不是沮丧。认为应该安静或孤独承受痛苦的人,较容易压抑各种受伤的感觉,导致生命能量受到阻碍,结果会以较轻微的方式在较长时间中慢慢表现受伤的感受。这种态度通常是我们在孩童时期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因为父母常会说:"不要哭,小心我让你真的想哭!"或"回你自己的房间!没有人喜欢看你那张臭脸!"
在这种环境中,小孩很快学会自己的哀伤感受是不受尊重的,但他们仍常常有办法让父母内疚,以达到目的,常见的方式是"为自己难过"。有受伤感觉时,最好的慰藉就是自怜,可是这种自我纾解的方式常常被滥用成控制对方的方法,以达到目的。板着脸、撅嘴、发牢骚、抱怨都是这种过程的一部分。就像嫉妒一样,表达自怜而毫不控制对方的经验,具有疗愈的作用。由于自怜常常连接到控制,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在你想好好自怜一番时,暂时离开对方,独自享受这种绝美的感受。如果你有亲密的伴侣,也许可以分享这种经验,但由于对方很难不产生批评或觉得受到控制,所以最好能在自怜之后再分享这种感受!
亲密(intimacy)是彼此分享感受,因此亲密会产生亲近感(closeness)。由于亲密是真正了解对方,所以常常假定了解就会自动产生亲近感,但这不是必然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彼此熟悉、了解,却没有任何亲近感。敌人之间常常非常了解彼此,却一点也不亲近;同样的,优秀的运动员很了解对手的动作和怪癖,战场上的军人也是如此,但完全没有亲近感。
所以,关系中的两个人有可能在同住一段时间后,非常了解对方,却没有彼此亲近的感觉,由于他们没有分享彼此的内在感受,所以并不亲密,也不会觉得亲近。他们在一起不论是为了安全感、方便,或其他任何理由,都可以共度满意的生活,可是这样的关系容易缺乏热情、关怀和成长,要产生这些经验,就需要分享感受,特别是关怀和爱的感受。就一个完满的关系而言,较阴暗和负面的感受也必须摆上台面,加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