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当然,我们今天都已成为人了,有头、有脑、有四肢、有五脏、有百骸,此外我们还有种种的知识和文化,受到社会的种种教育,已经“为物”了。什么叫“为物”呢?本来是人体干细胞,什么也算不上,现在已演化成各种细胞,已经在模具里铸成了生命系统。就像一团泥巴,铸成瓶子就是瓶子,铸成罐子就是罐子。既已“为物”矣,你就不能当未成形前的、能万化万应的“那个”来用了。
“欲复归根,不亦难乎!”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有的已经步入老年,想回归到婴儿时代,那是不可能的。想想自己少年的时光,那时是很舒服的,我们这里最小的才十七岁,我也想回到十七岁的时候呀。当时作为红卫兵,到北京见毛主席好激动、好冲动,吃饭、坐车到处跑都不要钱,多舒服呀!现在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了,我们这个年龄也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了,但是经常做梦,很留恋青春少年时。那个时代谈恋爱都热络一些,现在觉得热络不起来了,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年轻人的冲动和感觉,就连爬山都不行了。以前我的腿力好得很,前些天,我的一位几十年的老朋友来看我,他说我当年腿力是很厉害的。他是个武术高手,当年到江油来看我,他的脚力都赶不上我。下火车到我们生产队有三十里,走得他们一身汗;而我呢,毛毛汗都没有出,我就走回队里了。
所以“欲复归根,不亦难乎!”我们受到种种污染,酒色财气的污染,功名利禄的污染,有的人很向往这些,得不到就郁闷。也有许多成功人士留恋当年,那时没有这种利欲的污染,那种纯洁的心灵多畅快,无忧无虑,多了然。但是,你现在想回到那种精神状态很困难。当然再过十年、二十年就返老还童了,就老还小了,因为脑袋就不管用了,没有用了也就回归婴儿了。但是一个老婴儿,生活需要人照料,是“老而不死谓之贼”了,也没有用,所以真正要“复归”确实很难。
“其易也,其唯大人乎!”那么怎样使人能够“归根”?只有“大人”,也就是圣人、悟道的人才能“归根”。怎样理解呢?因为“大人”——圣人、悟道的人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就是打破了生死的隔阂,打破了生死的分别,能把生死平等来对待。
“生也死之徒”,“徒”,就是哥们儿,生是死的哥们儿,死是生的哥们儿,都平等对待,因为生死是一体的。“死也生之始”,死后到哪里去?再生了吗?用佛教的话说就是“转世”,六道轮回里去转转也好,总之给你一个新的形态。现在科学讲“物质不灭”、“能量不灭”,佛教讲“业力不灭”。庄子、道家里讲死了,哪怕成了灰,也可变树、变草,狗吃了变狗肉,蚂蚁吃了变蚂蚁肉。总之运化、变化无穷,死了可能被千百万亿个细菌消化,你变成了千百万亿个细菌,成了微生物,总之都属于“造化”、变化,都还在乾坤之中。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谁知道生死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里?谁知道生死的阶段性、生死的过程是怎样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当然,这是道家的学说。佛教讲“四大和合”,“四大和合”即“地、水、火、风”,另外还加上神识。如果没有神识,只有“四大”——地、水、火、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人,像现在的实验室,给它一百个亿也造不出只苍蝇来。
但是道家认定了“人之生,气之聚也”,这个“气”,并不是空气,它是指一种“精神元气”,这种“精神元气”,如果积聚了就生,散了就死。我曾多次见过死亡的过程,我给一些老先生送终,有的是在家里送终,有的在庙里送终,有的在医院里送终。他们在生死一刹那间,当时是非常清醒的。就像离欲老和尚、本光法师,他们在去世之前都是非常清醒的,还在摆龙门阵,摆着摆着,就那么一线气不在,头一扬就走了。有些是在病痛之中,虽然他身体不安,但是脑袋还处在清醒的状态,突然一口气不来,也就走了。也有的是睡了一觉,早上没有起来就走了。所以“人活一口气”,是真的。这个“气”就是我们的“神”,你的“神”在,命就在;你的“神”不在,命就不在,所以这个“气”我们可以作为“神”来理解。“神散则为死”,我们看一个人的“神”在不在,就看眼睛,看他的瞳孔,有精神,他身体就很旺。如果医院里谁的瞳孔都散了,神就散了,就没有救了。“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如果把生死看成一回事,与生死两个交成好朋友,你又何须好生恶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