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8)

建党伟业 作者:高瑞沣


清廷的统治基础,早在百年前就被他们败光了。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反对,再怎么摆没落的王亲贵族的谱,最终也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

19日,赵秉钧、梁士诒、胡惟德三人再次奏请,称人心已去,共和大势已成,君主专制已经难以保全,希望隆裕太后以大局为重,主动逊位以赞成共和。

此后几天,他们一方面让北洋军停止军事行动,甚至一度收缩防线以造成革命军势大的假象,另一方面又多次逼宫。而在1月25日,袁世凯更是通电全国,明确表态支持共和,如此一来,终于让隆裕太后意识到,如果再坚持下去的话,不仅统治权不保,只怕连性命也要搭进去了。

就在袁世凯通电表态支持共和的第二天,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召开了御前会议。

许是已经获悉这次御前会议将要议论的内容,又或者说对时局是真的死了心了,昔日“忠于王事”的王公大臣们应者寥寥,相反,几度拂袖而去的赵秉钧却高举着称病的袁世凯的旗帜应召而来。

与会的人实在是太少,这更增加了隆裕太后心中的凄楚感。例行的朝见以后,如同前几次一样,赵秉钧再次咄咄逼人地提问:“太后,您可考虑好了?!”

赵秉钧如此逼宫,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这一次终于收到了效果。

隆裕太后当时就以袖掩面低声啜泣起来,她对赵秉钧说道:“事已至此,一切都好商量,只是还望首辅大人体恤我们孤儿寡母,给我们留一条生路。”

赵秉钧屡屡逼宫,在隆裕太后面前摆出一副恶人嘴脸,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自己也已经腻歪了。闻听此言,他如释重负,赶紧躬身说道:“太后言重了,首辅大人也是情非得已,他一定会善待太后皇上的。首辅大人在派员和南京方面交涉的时候,已经明确提出了,只要太后和皇帝愿意退位支持共和,那么以往的一切概不追究。”

得到了赵秉钧保证的隆裕太后,终于开始正视退位这一问题。

虽然难解皇家情结,难以舍弃居住多年的紫禁城,不过一想到这样至少可以保全自己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也能保全皇家血脉,隆裕太后终于狠下心来,于2月3日正式下诏,授权袁世凯全权代表清廷与民国临时政府进行谈判。

至12日,溥仪下诏退位,最后一位皇帝走进了历史的坟墓。

清帝退位,意味着南北政府就统一谈判的最大障碍被消除,此后几日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政府的代表开始往来会晤,紧急磋商成立统一政府事宜,而这意味着,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一职已初步完成既定使命,他的临时大总统生涯,正在进入倒计时。

两边的会晤,孙中山并没有参与。事实上,从决定逊位于袁世凯开始,并且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后,他的目光就从政务管理上转移到了基础建设上。

受西方国家工业繁荣的影响,孙中山理想中的中国是如此景象: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于城乡,火车轮船往返于原野江海,全国各地皆一派大生产景象。就在北洋一众等人在赵秉钧的率领下频繁面圣逼宫的时候,已经处理完内阁官员任免的孙中山,开始构建自己宏伟的建设蓝图了。

这一日,作为总统政治顾问的澳大利亚人威廉·端纳走进孙中山的办公室,惊讶地发现他正在一张中国地图上勾画着什么。

孙中山看见威廉·端纳来,笑着站起身来,让侍从官为其倒茶。

然后,孙中山拉开椅子,将那张地图捧给端纳看,说道:“这是我设想中的中国铁路分布图,端纳,你帮我看看,可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端纳一看,登时觉得眼花缭乱。那张地图上,已经被各种细线勾勒满了。

他看了几眼,赶紧移开视线,问道:“亲爱的孙,您确认这游戏拼盘一样的东西,真的是贵国的铁路建设蓝图吗?这怎么有可能实现呢?”端纳认为,要完成如此宏大的铁路建设计划,需要的资金将是天文数字,而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完成。

孙中山笑了,他目光炯炯地看着那张地图,说道:“当然,端纳,你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所以铁路建设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政府才有可能帮助到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当然,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我们是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个壮举的,所以我们需要西方国家的支持。”

“可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央政府的话,西方的财团是不可能投资的——他们肯定会担心,因为时局的问题,他们的收益将无法得到保证。我可是知道,虽然您现在贵为大总统,可是,可是各个省份并不是完全听您的。”

“端纳,这和政治无关。铁路建设是有利于民生的问题,只要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他们就不会拒绝在本省修建铁路。”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刚开始孙中山对于南北和谈是抱乐观态度的。所以,他才有心情放下政务,转而将注意力投入到经营实业上。然而,袁世凯以及以他为首的北洋政府,他们真的能够当好中国这艘巨舰的掌舵人吗?

2月15日,南京,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后不久,刚刚完成建制的参议院举行选举,正式通过了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法定程序。随后,他们便开始讨论如何限制袁世凯这位新科大总统的权力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想要袁大总统不偏离革命轨道,那么让袁氏在南京就任大总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2月18日,在新任参议院议长、同盟会会员林森的任命下,参议员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专使从上海出发,坐火车前往北京,以迎接袁氏南京赴任。

袁世凯表面上表示同意,实际上却另有想法。2月27日,他下令大开正阳门,以示隆重欢迎蔡元培等人光临,一方面却派出得力手下四处活动,酝酿阴谋。

袁世凯表面上摆出的欢迎举动,让蔡元培对完成此行任务充满信心。

然而仅仅过了一日,京津便风云突变,袁世凯的兵丁家将们开始发力了。

第三镇统制曹锟首先在北京发动兵变,先是纵兵抢掠焚烧,直接造成市内4千余家商户蒙受损失,然后更直接包围了专使下榻处,迫使蔡元培等人避入六国饭店,堂堂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居然要仰仗外国人保护。随即兵变延至保定,然后是天津。

彼时的天津可是万国之国,西方列强在津皆有租界。兵变不管有没有危害到租界,总之,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有了出兵的理由,于是乎,袁世凯希望出现的一幕如期发生了:西方列强开始调兵入津,而他也就有了拒绝南下的理由。

“诸君不见,洋人大举增兵,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京津安危?作为深孚国人期望的一国之总统,危急时刻,我怎可弃京津之万民而不顾?”

前几日被乱兵围在下榻处,蔡元培等人心有余悸。此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探察兵变背后的真相。被蒙蔽的他们从迎接专使摇身一变,反而成了袁氏不得已不能南下的见证者。再加上南京的立宪派、旧官僚及部分革命党人跟着附和,参议院审时度势,无奈只得同意袁氏在北京就职大总统。

袁世凯的阴谋得逞,北洋军阀腥风血雨的统治随即开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