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12)

建党伟业 作者:高瑞沣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就读的那几年,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无疑是杨昌济。

凭心而论,单从成绩上来说,毛泽东并不算是一个好学生。这也是他就读长沙第一师范的时候,引起老师褒贬不一的原因,因为在学业上他居然是个偏科生。

毛泽东偏科严重,最严重的时候,国文等科目全班列第一,但是数学等科目却倒数第一,如此巨大的差异,自然让他被视为问题学生。幸运的是,当时在长沙第一师范任教的老师,大多都是深明事理的,所以,毛泽东虽然因此受到了一些老师的贬责,却也因此得到了另外一些老师格外的垂青。

这些对他格外垂青的老师里,杨昌济当属最重要的一人。

杨昌济,湖南长沙人。因为有过留学日本、英国的经历,他回国以后,即受到了当时的湖南都督谭延闿赏识。后者一度邀请其担任湖南的教育司长。

然而,杨昌济在国外受西方国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政策的影响,深感中国之现状和教育落后、人才缺失有莫大关系,所以毅然放弃高官厚禄,投身于教育。

杨昌济的这个决定,对于毛泽东还有蔡和森以及后来的新民学会,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不夸张地说,新民学会得以成立,杨昌济所起的乃是导师的作用。

这个导师,不仅在于学术上,更在于思想和行动上。

杨昌济非常注重自学,即使在当时教授任务繁重,同时担任三四个学校课程的时候,他依旧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自学,而且坚持不懈。他还坚持天天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每日不辍。正是在杨昌济的影响下,毛泽东从就读长沙第一师范时就开始制定自学计划,并且坚持记读书笔记。而他这一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一生。

杨昌济对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影响,还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制定上。

在这一方面,他对学生们讲得最多的是,“破坏习惯我,实现理想我”乃人生的最高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观,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精通一门学问和技艺以便服务于社会;其次,不要谋官,不要混世,不能只为个人打算,而要做一个公正、有道德、有益于社会的人。

杨昌济对于毛泽东等新民学会会员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向他们推荐《新青年》等进步杂志,让他们接触到进步思想以及理论。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向《新青年》投稿,论述健康新生活等理念,而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毛泽东才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

及至后来,杨昌济不仅在课堂上对毛泽东等人倾心相授自己毕生所学,而且还在课后邀请他们赴自己的宅邸,进行课堂以外的关于人生和政治的讨论。而这些,都给毛泽东以后的人生道路以巨大影响,乃至他在交友论道的时候,都要订下君子协议,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宁可不做朋友。

毛泽东和蔡和森以及萧子升等进步学生经常结伴出入杨府,这不仅促使几人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随着年龄渐长,毛泽东的第一份爱情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杨开慧作为杨昌济的女儿,自然而然有许多接触毛泽东的机会。

就在杨昌济和几个学生讨论治学做人、时事利弊和救国救民这些虽然意义深刻、实际上却显得枯燥无味的大事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杨开慧就开始喜欢静静地坐在一旁,托着下巴,开始当起一个勤奋好学的旁听生来。

杨昌济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教书育人,没时间去关心女儿的变化,而情窦已开的毛泽东,却不可能注意不到那双对自己特别关注的大眼睛。

对于杨开慧来说,那一天是毕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自那一天以后,她和毛泽东之间的那层纸终于被捅开了。

少女时代的心思,很多时候其实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虽然只要毛泽东出现的时候,杨开慧心中就会产生酸酸甜甜的异样感觉,但是她却不敢正对他的目光。于是每一次,只有在他离开的时候,她才敢放纵自己的视线去任意捕捉他的背影。

少女的心思,或许瞒过了父亲,甚至迷惑了自己,但是却没能瞒过毛泽东。

这一次,毛泽东在离开不久之后,居然从后面绕了回来。

毛泽东嗓门很大,而且讲话带着一股浓重的湘潭口音,于是乎,当他在少女的背后忽然开口:“小霞,我就在你的背后,你要看,就看个仔细喽。”少女那一刻的惊喜,简直无法用词语来加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那层纸被捅开了,于是,毛泽东也就成了少女口中的“坏人”——“你好坏哦!哪个看你啰!”

而意外收获的爱情,无疑让他的心智更加成熟和坚定了。

如果说,五年之前,当他刚刚离开湖南新军,而在为就读什么学校才能从父亲那里要到学费而伤神的话,那么现在他的心中,这些俗务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世界正向他完全敞开,当旧中国以破败、落后的景象在他面前毫无秘密可言的时候,他的心中对于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已经有了初步的决断。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有了组建一个学会的想法。

当时,在毛泽东身边,持这一想法的还有蔡和森等多人。说到毛泽东和蔡和森之间的友谊,长沙第一师范校园内的那一座君子亭就不得不提,因为他们二人的友谊,正始于这座普普通通的亭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