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有位西方人士初见他的上师耶喜喇嘛(LamaYeshe)。他是有名的导演和电视制作人,如今他已成为喇嘛二十多年了。当他和耶喜喇嘛初识时,耶喜发现这位和自己有宿缘的学生是拍电影的人。“哦,你拍电影,制作电视节目呀?我(是)好演员。我(是)最好的演员呢!”耶喜喇嘛大笑,“我什么角色都能演,你明白吧,因为我整个人放空了。我是一片空无。”语毕,他又大笑起来。
女诗人埃米莉·狄更生(EmilyDickinson)也指出我们直觉的本能认得出这份真理!
我什么都不是!你是谁?
而你也什么都不是。
这些有关非我的神秘叙述,到底是什么意思?某位禅修者视这份空性的体悟是启动灵修生命的契机。她在印度各地遍访名师与高僧,多年后,从亚洲游历回来,她仍然维持数日禅修的习惯。
有一次我到山上去。那天醒得很早,外面仍一片漆黑。我日复一日安静地坐着,然后发生了一桩最美妙也最令人惊异的经验。我消失了。我所认知的一切身份都消失无踪。刚开始我无法描述这份感受,无以名之,连涅槃都无法解释完整,因为它无始终亦无名姓。这真是至乐(bliss)的体验。我知道自己的身心不再属于个人,它跟这世界融为一体。
在自我的空性里面,世界变得透明,澄澈且单纯。我们视自我为分离的个体是不确实的。俗见所认定的自我消失了,它遁入一片寂静、安详,遁入生命的纯粹体验之中,不会有人独占那份喜悦的经验。当我们认出自我的空性之后,就会接着理解空性的第二个面向,即世间所有现象的空性。《相应部》(SamuttaNikaya)这部佛典是这么解释空性的:
假若有个人看得见恒河上面浮沉的浪花,在仔细检视之后,他会发现每个泡沫都是那么的空虚、幻化及脆弱。若我们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仔细观察六识的运作(眼、耳、鼻、舌、身、意),那么从所有这些感官经验中,我们会发现到,它们其实是虚空且无我的。
自我的空性,引领我们体验虚空的本身,这是万物所由生,充满动能和生机的空性。在佛教传统里,对于空性的觉悟正是通往涅槃的大门。而心灵的解脱,则被形容为未出现、未被创造和受限制的混沌状态。
这份迈向涅槃之门的领悟,长期以来都借着神秘主义者向世人预示。我们有许多方式进入这个境界。其中三种最常见的途径是禅修,遇见大觉者以及与天地之静寂深层融合——我们整个人因此变得澄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