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身为空,你就是万有

狂喜之后: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 作者:(美)杰克·康菲尔德


你们活在事物表象和幻影之中。唯有实相存在,但你们却不知道这个事实。当你们了悟时,就明白自己是空。

而身为空,你就是万有。这便是一切真理。

我们生命中的喜悦与悲伤是由何处生起?当宇宙创生的起源被人格化之后,我们就给它各种名字,像阿拉(Allah)、大梵天(Brahma)或是神。

那个神圣之源也能够在人格化之外的氛围中体验到。神秘主义者和禅修者之所以能描述这份起源,是因为他们体悟到大宇宙万有正是出于神圣的大虚空。犹太神秘主义者形容那片大虚空是:

神在虚空混沌中创造了世界,它只存在于神的心中。我们如要明白自己的归属,必须再度变成空,然后那些神圣的力量才能够穿透我们,提示我们所做的一切。

到底变成空无一物是什么意思?了解虚空或无我是令人困惑的,因为它难以形容,就像水确实存在虽然非常明显,但却难以描述什么是无。同理,当我们体会真理时,它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宁静和喜悦的世界。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神秘主教AngelusSilesius解释体会真理的情形:

神的爱和喜悦是无所不在的,

除非你跳脱其外,否则无法造访这片神秘境地。

当纳其给达接过死神递给他的那面镜子时,死神是在教导他发现自己生命的来源。禅修者在自我探索到一定深度时,就能体悟空性。这个空性有两种面向:自我的空性和虚空的空性。

自我的空性最先表现在我们了解自己无法控制不变的自我。走上灵修之路,进行内心探索的禅修或祈祷冥想时,思绪就如流水,变化不定,情感和心境也时刻起伏,就像湖面上荡漾不停的涟漪,顷刻之间光影幻化。这些情感和思绪的流动其实自有其生命。我们在其中瞥见自己童年期和成年期的全貌,我们的注意力不得不深受其吸引,但它们随即又消失无踪。通常我们认为自己就是这些思绪、意念、情感以及身体各种感官觉受的总和,但其实它们都不是真实存在。

既然这些思绪、意念、情感或身体都变动不羁,那又怎能说它们代表自己呢?或许我们要做的是先退开一步,仔细省察那些明白这一道理的人以及他们领悟的境界有多么宽阔。

在禅修过程里,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神和各种觉受综合成“我的体验”,转化成更沉潜、更轻安(不具占有性的)的省察。这种寂然的省察,使我们得以瞥见空性的初貌——称之为无我或无自我感——我们这才发现坚实又独立的生命体,不过是自己心念的幻化。艾伦·沃茨在《天书:论认识自己之禁忌》(TheBook:OntheTabooAgainstKnowingWhoYouAre)中称,这层认识是我们守得最紧的秘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