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孤寂中悟道

狂喜之后: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 作者:(美)杰克·康菲尔德


我们对于空无的领悟也能孕育于孤寂的心中。《马可福音》说:“隔天清晨耶稣即起身,他独自进入旷野,然后开始全心全意地祷告。”

受人尊崇的印度巫师唐荷西·瑞欧斯,在一百零六岁时造访美国:

在八十年的修道过程中,我吃足了苦头。有许多次我单独前往山区。但这是必要的。因为能够教导众神之道的人不是我。这类真理你只能靠自己苦修得来,唯有在孤寂中才能悟道。

深潜到孤寂之中,不见得就是陷入沉默。孤寂在刚开始时可能以喧嚣的面貌出现,我们的身心中不断有批判,也就是创巴仁波切所谓的“潜意识的噪音”,而禅修正好帮助我们寻得真正的静寂。静寂又可以分成许多不同层次。起初只是噪音的消失,获得了外在的平静。然后身体寂然不动。渐渐的才出现心灵的宁静。然后我们发现求得这份寂静的目的是要见证万事万物。然后在祈祷和冥思中还有二十多种不同的静默层次,而深入到超越心理层面的那种无以名之的静默,才是孕育万物的那份静默。进入静默是一种旅程,自己渐次进入更深远的禅定境界,直到我们与大虚空融合为止。

受人尊崇的当代基督教神秘主义者贝尔纳黛特·罗伯茨,曾经当过十年修女,之后她又还俗,成为四个孩子的母亲。她在《无我之体验》(TheExperienceofNoSelf)这本书中,提到自己守静默戒律的心路历程。刚开始时她内心的恐惧阵阵发作,到最后整个人浸润在静默中,直到内心极细微的思绪不断涌现,才将她带离沉默的拥抱。然而某天,当她独自坐在大教堂里,愕然发现静默能带领人进入何等深邃的境界。这些经验是一连串过程里最初始的部分,并把她领进空无和舍离的境界,直到她的生命本身与完整的大我联结在一起。以下是她对此开悟过程的叙述:

一片巨大的静默再度涌来……但这次并没有伴随着动作。我离开大教堂时,整个人轻飘飘的,像在风中翻飞的羽毛……置身外界令我感到难以适应,因为我不断陷入那种大静寂之中。但随着日子过去,我又能如往昔般生活时,我注意到生命失去了某样东西,但又说不出来……我对圣约翰的文章很难解释,翻遍图书馆也找不到合理的阐释。直到那天回家,我沿路走着,眼前是大片河谷和山丘的全景,这时我才开始向内省视自我。我所见到的内在光景令我停下脚步。我那不再是平日习以为常的自我中心,只见到一片虚空和混沌;乍见此景的瞬间,内心涌起一阵平静的喜悦。我终于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么了——就是我的自我。

在生理上我感到如释重负;那感觉真是自在。我俯视双脚以确定自己不是踏在云端。之后我思索圣约翰的体验——“如今不是我自己,基督已住在我心里”——因此我虽然内在虚空混沌,却没有人占据我的位置。我坚信基督就是喜悦、虚空的化身。

他正是这份遗留给人类的体验的极致表现。接下来的好几天,我怀抱着这份至乐行走于世间……如今再也没有我的,一切都只是它的。

另一位老师则是在刚踏上灵修之路时,就意外体悟了空性。在那次悟道的经验之后,他又花了三十年时间接受佛教的禅修,以了解并整合他当初的体验。

事情发生于我灵修生命开始之际。我已参加过几次禅修课程,耗费了许多光阴于思索和怀疑,如今我只是在沉寂中静静躺着休息。我的意识在最澄澈、开放的状态。它生气勃勃,充满了能量,但却又寂然不动。我从不了解自己可以在灵台清明与身心之间保持如此美妙的平衡。我拿起一本老旧的佛教典籍,读了一些经句。

过去我所理解的整个世界随之豁然开朗。我说不清生命中还存留些什么,因为这其中已经没有自我的存在。而在自我感存在之前,那个东西本来就在这儿了。我当下了然于心:这世界原本就无我,而任何的我只是一种幻象。我们的存在就像梦或一场心识幻化的游戏,它是虚幻不实的。后来我才渐渐回到了现实,但此时我的许多感官觉受都已经完全改变。我不知道今后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后来的几个星期里,我整个心灵处于轻盈、受到震撼的梦幻状态,这时我只能靠着四处游走缓和心理的冲击。

不论我们内心是处于孤寂,还是因神圣的事物而笼罩于激越的光晕中,抑或是进入甚深禅定或隐修于山林之间,空性之门都可能向我们显现。只要我们留心倾听这份神秘的召唤,那么,心灵就能完全敞开,直接面对这个孕育世间万物的空性经验。

道家称此为圣闻,意即这并非能凭借智性理解,让自己所有的感官都敞开和放空,以心灵来倾听,才能够了悟空性之精髓。唯有到达这个境界,我们才能借助身体所有机能的空性,以全身感官的五蕴和六识来倾听并且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而这些真理绝不可能单靠用耳朵或心灵去倾听就能获得。

科学家牛顿(IsaacNewton)对这道理有深刻认识。他写道:

我只是个在海边玩沙的小孩子,眼前所见是那辽阔无限的真理海洋,正等我去发掘其真相。

对于那穿越空性之门的孩子来说,他虽见到那片广大的未知世界,内心却并不感到惊惧,因为那正是他喜悦的泉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