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发现在对话中,隐藏在表面言语之后的讯息(metamessages,亦称为"弦外之音"),可以影响个人对整个情境的阐释,这就是一种框架作用(framing),如同一幅图画的框架一般,可以提供我们额外的讯息。这样的讯息有助于我们看到言语所不及的真相:这是一场争辩或抬杠?这是帮助、建议甚或是责骂?此外,框架作用有助于认清说话者在整个交谈中扮演什么角色,而听者又处在什么地位。
举例来说,如果你以一个老师的姿态对人说话,这态度将为你所说的话设上框架,而说话的内容也会将你框起来,使对方察觉到俯就的意味。另一种情况,如果你表现得像一个寻求帮助的学生,那么对方很可能为你套上不稳定、无能的模子。总之,(HTH)我们对他人言行的反应,通常受制于我们对整个互动框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框架指派给我们的角色的感受。
男人自主vs.女人从属
框架的功能可在下例日常事件中窥其端倪。一辆车缓慢地在街道上行驶,另外一辆停靠在路旁的车正打算切入马路中,后者犹豫的当儿,前者把车停下,并挥手示意,把车道让给这辆打算切入的车。倘若这辆车的驾驶者是位女士,她将接受好意,并献给这位礼让的骑士一个感谢的微笑。若驾驶者是男士呢?大部分的情况下,他将婉拒对方的好意,并挥手示意,坚持自己愿意等对方先行。甚至,他将抢在对方未示意礼让之前,便快速切入车道,领先而行。
在女驾驶接受好意的情况中,隐含着地位差距的讯息:这位女士能够先行,并非因为她有权如此,而是这位具有骑士风度的男士赐予她这个特权,因此在这个互动框架中,她扮演了一个从属的角色。更甚者,通常恩赐特权给他人的人,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可以依己意收回恩赐。有些女士从这个角度来看男人的行为,并反对把英勇或殷勤之类的举止视为骑士精神的表现,她们认为那样的举动反而有损她们,她们不愿意把自己置于从属地位。但有些女人所看到的则是人际情感的层面,她们觉得对方很有礼貌、人很好。其实大方礼让的男士也是如此看待自己的行为,因此当这单纯礼貌的善意被曲解,甚至被抗议时,难怪他们会不解甚至愤怒了。
但是,如果这种交通上的礼让行为仅仅是礼貌的表现,并未蕴涵任何高下之别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许多男人都会拒绝这种好意呢?这就涉及了前面所提及的独立性的问题:主动将车道让给他人,将使自己的行动更富有自主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