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妈妈为了锻炼7岁孩子当众说话的胆量,让他报名参加了一个电视竞答活动,当他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主持人不但没有保护孩子的自尊,反而为了讨好观众,取笑孩子。结果,孩子比以往更加内向,几乎不再说话,妈妈痛苦万分、后悔不已。安娜斯蒂娜说一些低龄的孩子怕陌生人、胆怯,很正常,父母为这样的孩子担忧完全是多余的。那些非常主动地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一点收敛的孩子反倒有点问题。现代社会有些人,往往喜欢出风头,内心空空如也,却到处张扬,比如争着上电视表现自己。这除了和性格有关外,和从小受到的影响也有关系。
每当有参观者来园时,安娜斯蒂娜很反感参观者打扰孩子,这样会把班上的孩子弄得异常兴奋、躁动,孩子通常不喜欢陌生人摸他们的脸蛋或头部。当年我去英国幼儿园实习时,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主动和孩子说话,除非孩子来和你说话,简单答复即可,不要多问。
瑞典的一些孩子拥有上百样玩具、各式各样的衣服。孩子成年了,有些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一辆汽车。在中国,有人问如何在家里实施华德福教育,来自美国的老师天明(Tammy)说:“首先把你家的玩具收拾起来一部分。”中国独生子女的玩具也是远远超出需要,父母以为给孩子买的玩具越多,表达的爱越多。在若妮特的教室门口,贴着瑞典最著名的电影大师伯格曼的一段话,大意是孩子只需要一个娃娃、几句话、一些故事,剩下的是让想象力发挥作用。伯格曼几个月前刚去世。
我自己在带孩子时,好像是本能的反应,当孩子不肯做某件事情时,常常会说:“如果你不做这的话,你就不能做那……”明知这种做法不妥,但情急之中就会冒出来。而我遇到的若妮特和安娜,都说她们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不会这么说。如果外出时,某个孩子不肯戴帽子,老师会一次次地给他戴上,不会说:“你不戴帽子,就不能出去玩。”在家里,比如孩子不肯收拾房间,安娜会对孩子说:“把房间收拾好,我会给你零用钱。”但若妮特的做法不同,孩子不收拾房间,就让他们的房间乱糟糟的,她不会帮忙。
安娜的女儿13岁时买了一个宠物鼠回家,安娜曾经坚决反对过,但女儿真的买回家了,她只得无奈地接受。女儿20岁时,在下巴上打了一个洞,戴上一个唇环,无论安娜如何反感,也只能接纳。我在英国时遇到一位韩国高中生,问他会把头发染色吗?他说:“我要是染了头发,妈妈会把我杀了。”我想他的妈妈只是表示自己强烈而坚决的态度,以致孩子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愿。而瑞典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挑战,却无可奈何,只得接受。
我看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有戴耳环的,老师说戴耳环取决于家长和孩子,学校不干涉,尊重他们的选择。爱迪特认为孩子上学戴耳环不好,可以在家里戴。但在瑞典只能向家长提出建议,不能禁止。在中国,就我所知,即使高中生在学校也不允许戴耳环。在穿戴方面,我还是比较赞同中国的学校规定。
一般而言,我在国内的感受是孩子的自由太少了,以致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而西方给我的感觉是,孩子的自由太多了,以致他们滥用自由。理想的情况也许是不用惩罚就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还达不到不用惩罚就能规范孩子行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