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便能经验无碍的空寂
原初意识或无分别之全知,乃是处于任何一种层次的心,体认到它最扩张状态的必要条件,亦即心扩张到宇宙意识的要素。举例而言,某人也许能经验到澄明心,但若是不能体认到无分别意识,那么此心仍然局限在清晰的头脑之内。假设心曾体验过宇宙意识,那么它就会扩张,而这纯粹意识又会跟澄明心融合,进而体悟到纯然明透、清晰、无碍及无中心点的境界。这无碍的澄明心有时也被视为空无本身,或是能觉知到空无的一种意识。它是彻底体认空无的必要条件,因此,若想了悟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心的本质,亦即我们这里所谓的真空。真空不可能被彻底知晓,除非头脑里的分别意识完全消除。你这个独立出来的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那时明镜般的意识就会经验到完全无碍的空寂。在上一章里,当我们谈到融入的能力时,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纯粹意识,而当我们探讨到觉醒状态时,我们则称之为明镜般的意识。
空无曾经被各种方式描述和体认过:真空、蓝色意识或澄明心。我们所说的澄明心指的就是能够如实觉知事物的明透之心,而不是宇宙意识的无分别状态。当脑子里的活动又回复时,澄明心就消失了,不过这份空性还是没有被染着,即使有妄念、感觉或界分感,它也不会消失。一切事物都是这空无的一部分,都可以被视为色相。任何一种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存在都只是一种色相罢了,而色相只是空无的一个面向,这便是所谓的觉醒之心,禅宗称之为没有中心点的真空或心的本质。其中并没有一个独立出来的个体在觉知这空无,空无是被宇宙性的澄明心所觉知的。
这觉醒的澄明心可以在入睡之后仍然保持知觉。它除了在白天保持觉醒之外,入睡时仍然是祥和的。它保有了心的本质,它是一片深黑的寂静,或是能觉知到空寂的宇宙意识。不同的修行体系各自着重于三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原初的无分别意识;(二)宇宙性的觉醒之心;(三)彻底祥和之心。心的本质可以被经验成蓝空、澄明或意识的黑色面向,它们都可以被视为心之本质的一种状态。不过我们可以说心的本质便是彻底的空寂。彻底的空寂就是一种无分别意识、明透或是如夜空般的境界,但其中永远存在着一种能觉知到空无的精微意识。这种精微意识会被我们的个人意识所制约,以至于无法如实见到它,否则它是可以无限扩张的。
觉醒的感觉,如同甘露一样甜美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mind的理解可以分为:思想和思维活动、所有的印象组合成的更广泛的内在活动、心的空寂本质、宇宙意识扩张到最后的一种彻底的空寂、觉醒之心及祥和之心。印度教通常强调的是无分别之心,佛家强调的是觉醒之心,伊斯兰教则注重祥和之心,但也不尽然如此。伊斯兰教传统所强调的是黑色祥和之心,卡巴(Kaaba)的核心教诲所教导的祈祷方式,通常要人们面对一块黑石头,去体会那一片深黑的祥和境界。Islam(伊斯兰)这个词源自于Salaam,意思就是祥和,穆罕默德的旗帜也是黑色的。
心的本质就是空寂,亦即原初的、觉醒的、祥和的意识,而这份了解并不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或形而上的嗜好。缺乏这份了解,人类不可能自由,经验也不可能得到解脱。心必须被彻底了解,人类才能得到自由、解脱及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