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内在工作里,一开始你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情绪的伪装及心理模式,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你必须观察和留意,你会因此而发现自己的某些真相。这并不是一种头脑上的认知,而是一种经验上的了知。了知情绪上的伪装并不意味制造出一番自我描述,而是要有一份深刻的体认。你必须完全体认到心中的真相,同时也认清自己的情绪、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你必须做到这一点,但这还不够。只是了解情绪上的伪装并不足以使你产生无有疑惑的了知。
以自我形象为例,你会发现就因为你对自己抱持着既定的概念或印象,所以心中才产生了冲突和困难。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你就会表现出懦弱的行为,你不可能做出那些强者才能做出的事。
能够认出自我形象并且理解它,你就可以不受制于它。譬如你认为自己很丑,你的心理治疗师可能会说:"看看镜子里的你。"你看了一眼,心中并不是十分确定,"也许我的长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但如果鼻子短一点就不会那么丑了。"但即使你能认清这个自我形象,你还是无法摆脱掉它,因为在情绪的层次上,你是通过与某些人比较而产生这个自我形象的。你的超我告诉你美丽的女人都有个小鼻子,于是你就认定了这个标准。每当你感觉哪里不对劲的时候,你立刻会想起自己的鼻子。如果某人拒绝了你,你立刻会认为他不接受的是你的鼻子。能够使你从这种意象之中解放出来的了知,并不是来自于情绪次元,你必须有一种理智上的认识,才能去除这个自我形象。从最根本上来看,你既不是自己的自我形象,也不是一种概念,你是另一个东西。你的鼻子无论大小,都跟真正的你毫无关系。
体认到真空,你就会发现自己是没有定义的
我刚才所谈的这一切,你都可以在那些对治自我形象的书籍里找到。譬如佛陀曾经说过:"你并不是你的自我形象。"这时你心里就会想:"喔,真好,我并不是我的自我形象。所以我的鼻子跟真正的我没什么关系。太好了!从现在起我可以忘掉我的鼻子了!"两个钟头以后,某人看了你一眼,那一刻你心里竟然只有一个念头:"喔,天哪,他一定认为我的鼻子太大了!"可是此人也许认为你美极了,而你却只是挂记着自己的鼻子。所以重点并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佛陀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是否拥有这份不再挂碍自我形象的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