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人格是带有实质性的具体存有

无可摧毁的纯真 作者:(科威特)阿玛斯


人格和思想、感受以及各种觉受相连。成长到了某个阶段,你会开始觉得人格的确是个有实质性的存有。它在感觉上并不是清新的,也不是一种当下的现实,更没有本体的光明性或明亮感;它不给人—种真实不虚的感觉。事实上,它往往给人一种混浊、迟钝或沉重的感受。但人格并不是由思想堆积成的;它有自己的实质成分。

许多灵修体系声称人格是不存在的,自我亦非实存;从某种观点来看,它的确不存在。但人格如果在它所属的层次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别的东西也都不存在了。不但你的身体不存在,连物质现实也都是非实存的。因此,只要有概念活动,就会有人格和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必须把人格看成是一种具体的存有,才能了解人格的净化是什么。

就大部分人而言,人格一开始会示现成一种抗拒、沉重或乌云般的感觉。当人格仍然困惑不明时,质地一般是不清明、不纯净的。这里所谓的“不纯净”,并不带有批判或道德意味,而是说它没有依照自己的本质存在。但人格的不纯净特质究竟有哪些呢?被净化的又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过往的一切历史,你经验到的混浊、沉重和痛苦的感受,起源就是人格并非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着。它携带了一堆的冲突、记忆、未释放的感觉、误解、蒙昧,以及种种的反应、联想和幻觉,而这一切都和过往的生命历史有关。

人格就是洗东西的水,而且始终没有净化或过滤,因此过往的一切必须先释放和排除掉。人格的实体状态——我称之为假宝石——会在脾脏和胰脏部位造成一种紧缩。我认为脾脏和胰脏与心理层面的关系,就在于胰脏的功能是排除坏死的白血球。白血球存在的目的是防卫和保护,而这正是人格试图完成的事。这些白血球一旦达成了任务,就会从血液里排出去,但人格很少把老旧、不再需要的防卫模式摒弃掉,所以这些老旧的模式就是人格不清明或沉重的主因。内在工作会在不同阶段经验到不同面向的不清明感,端看你专注修行的领域是什么,或以往净化了哪些层面的问题。举个例子,你也许一直在安全感和意志力的核心面向下工夫,另外一段时间则是在力量的环节上努力放下防卫反应。其实你走得愈深,愈容易看到人格结构精微面的虚假性。我们称这种不清明状态为“假宝石”,而它是跟我们所谓的“珍宝”截然不同的。

现在我们也许已经开始了解人格的不清明或愚钝是怎么形成的,它其实包含了早就该排除掉的一些元素。其中最需要排除的就是曾经带来保护和防卫作用、甚至有利于求生的制约反应。我们的许多模式、冲突和无明其实是求生本能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已经卡在这些为了防止痛苦或躲避灭绝而发展出来的模式和机制之中。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放掉它们,于是它们便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内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